摘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学习一直以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文言文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对此,本文也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从我国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师缺乏对文言文的深度挖掘以及缺少更为科学的课前导入等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做好问题的认识工作,发现问题的潜在规律,提出合理解决,制定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丰富教学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日渐成熟,并不断走入初中文言文教学课堂。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同时利用视频、声音与文字展开课程。在教学的形式上更丰富,在内容上也更有趣。尤其是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中,考虑到文言文的难度,学生的理解一般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对此,多媒体的利用首先也是帮助学生简化知识难度,为学生提供更方便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黄鹤楼》这篇古诗词时,教师便可以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们实际播放一段有关黄鹤楼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黄鹤楼的宏伟。之后,再结合诗词内容,讲述诗词中传达的情感。作为中国古代“送别诗”的代表,教师还可以实际播放一些经典的送别桥段,让学生真实感受送别的情感,从而实现学生与诗词内容的交流,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而在最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们提问,自己的生活中是否经历过送别的场景呢?当时的自己又是什么感受?将诗词内容与学生的经历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对诗词情感进行更准确的把控。
二、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综合成长
初中语文教材大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无论是内容,还是难度,都是针对初中生的特点来制定的。对此,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通过教材内容的深意,来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也成为了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工作任务。通过素质教育,在学生接收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进行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庄子》二则与《礼记》二则时。
作为中国古代典籍的集大成者,在文章中传递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人的日常行为规范。对此,教师便可以将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导向当作教学的重点来展开。过往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总在强调文言文的技巧与文言文的知识点,反而忽略了文言文的深层含义。对此,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深度挖掘,也更有利于实现古文真谛的传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感以及养成正确的品格。同时,在教学完毕后,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身体力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优秀理论。
三、注重课前导入,培养学生文言文兴趣
通常情况下认为,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课前导入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有效的课前导入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同时,课前导入的展开,也能够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伏笔,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观沧海》这首古诗词时,教师便可以给学生们讲解有关曹操的故事,以及有关“赤壁之战”的故事。《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内容早已家喻户晓,初中生也大都有所了解。但是,学生的了解更多还是通过影视作品来进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视作品改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与文学典籍出现偏差,在很大程度上与真实历史出现偏差。那么,教师的课堂导入便可以从历史角度来切入,让学生了解真实历史下的曹操与赤壁之战。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们提问,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三国。然后,教师再抛出历史观念,给予学生历史与影视作品的对此,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最后,在结合文章内容,对当时的环境与诗词的情感进行讲述,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文言文。课前导入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不断提高对课前导入的重视程度,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前导入,进一步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丰富教学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综合成长以及注重课前导入,培养学生文言文兴趣等一系列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我国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成因,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并借助文言的深层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养成正确的品格,实现教学的意义的进一步扩展。
参考文献:
[1] 赵月桃. 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 2015, 000(012):P.63-63.
[2] 韩珍. 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 快乐阅读, 2016(8):3-,共1页.
[3] 赵静. 论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 考试周刊(103期):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