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农村教师情况更为严重。本文就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方法与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农村教师 职业倦怠 因素 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的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许多人都有职业倦怠之感。而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职场压力之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管理方式的不合理、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低下、家庭负担重、社会期望值高等,这一切都导致教育行业较之其他行业,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在此,先明确一下职业倦怠的含义,通常定义: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由于每日工作时间太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长期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发生,而教师职业无疑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社会责任大,期望值很高,这就往往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处理工作中的许多压力,从而损害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心理。农村教师的情况尤为严重,因为农村工作环境条件较为封闭落后,再加上社会、学校等原因,农村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这一心理疾患的高发人群了。这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不利的。那么如何消除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呢,作为一名农村一线教师,笔者很想谈谈自己看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来谈谈成因吧。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盖成的。因此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是多方面因素长期积累所致。具体有以下成因:
一、自身原因:收入过低、家庭生活负担重,社会地位低下。
许多农村教师,大多学历、职称较低,工资收入因而很低。与城市学校比,农村学校无论是地域也好,生源也好,都不占优势,特别是收入,甚至于悬殊好几倍。《教师法》虽对教师的收入有了明确规定,但碍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等,目前我国教师的实际收入仍比其它需求同等能力的行业的收入低得多,农村教师更是少得可怜。特别是近年来,广大教师的工资与大部分农民工工资相比都相差甚远。微薄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的社会地位的低下,教师被人们视为为弱势群体也就不足为奇了。为此,许多农村教师是不由自主地感到心理不平衡,对所从事的工作也逐渐产生了厌倦心理。
二、学校原因:管理方式亟待调整。
㈠、评价体系不合理,不科学。
当前的教师评价机制和体系还有待改进,如教师的评级晋职等,都要按学生考绩和各种证书来评选,很多时候还要讲背景关系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身心负担。教师在忙于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拿证书等,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而现在不少学校的管理,说白了就是应试教育,几乎所有学校在编班时,都会分奥赛班、实验班、普通班,就足以说明问题,学校最终是把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都集中到升学率上,很多老师的节假日等正常的休息娱乐时间经常被牺牲,这种纯粹以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制度,不仅降低了教师对教育理想的追求,还影响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积极性,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加之现代很多学校实行的“末位淘汰”、“竞聘上岗”等制度,老师再也没有从前的稳固的职业安全感了。这一切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有增无减。
㈡、很多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简陋,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过于艰苦。
众所周知,很多农村办法条件是非常简陋的。虽说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增加教育投入,可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办学条件依然如故。很多教师在校连个休息的地方都没有,更不提什么娱乐室了。即使办公场所,许多基本条件还不具备,例如正常办公需要的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一体化机等,许多农村学校就很缺乏,音体美等科目需要的专门音乐室、美术室、体育训练室以及相配套的器材等,很多学校根本无力配备,对于什么个人笔记本电脑,更是想都不用想了。
长期如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只会越来越重!
三、社会原因:期望值很高等。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历来很高。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处处以身作则,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断地给教师贴上神圣的标签,自然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是事实上任何一个教师都做不到十全十美,都是有着个性的普通人,如果社会过分地去苛求老师的话,只会让其产生压抑。加之现代农村家庭多是留守儿童,多数是隔代管理、娇生惯养的,在校一旦有什么,即是一点小事,就找老师兴师问罪。老师在教学中好像是走钢丝,除了要抓好教学质量,还要处处小心翼翼,生怕出什么意外。长期使自己处于焦虑、紧张和不安之中,极易产生心理疲惫,导致职业倦怠。中国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一项调查表明,几乎有一半的农村教师存在心理障碍。
综上所述,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对整个基础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必须想法尽快改变。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改善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可采取如下对策:
一、从社会方面,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以解决其后顾之忧。
党和政府一贯倡导尊师重教。党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增加教育投入,各地政府应认真贯彻相关文件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的经济收入水平加以调整,通过调整相关政策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以解决教师后顾之忧,从而把更多的激情用到教育事业中来。
二、从学校方面,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和工作环境。
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和工作环境是缓解乃至消除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举措。学校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努力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其次要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协助下,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能够愉快工作,减轻压力。再次,学校应积极帮助老师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可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帮助教师客观地认识现实、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挫折,从而有效地消除消除职业倦怠。
三、从社会方面,建立扎实有效的社会性支持系统,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基本需要的满足让人健康,但不能让人感到幸福。只有发展性需要的满足,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农村教师虽然基本需要已得到满足,但发展性需要的满足还存在不少落差,许多培训学习和提高业务能力的机会,广大农村教师是鲜有享受。这就要求必须建立扎实有效的社会性支持系统。相关政府部门都应加强宣传农村教育的重要性,继续实施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优秀毕业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提高教育水平;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农村孩子完成学业,杜绝流生。为在农村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风气打好基础;最后也是最根本的,要尽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师管理体制,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平等地享有工资待遇和其他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与社会福利,扎实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
上述即是本人对当前如何消除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观点,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最后,笔者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农村教师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一定会早日得到解决,从而能为农村教育事业作出更多更好地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志燕,姚义.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 《教育探索》2006.
2、伍新春等.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