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而信息技术作为技术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知识学习的重要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特点。基于此,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从合理利用信息工具,丰富学生学习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注重引导实践应用,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三个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新一代的小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信息技术课堂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专业教学知识,并在课堂平台教学过程中深化自身对于新课标教学理念的理解。需要教师实践自身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理解,实践所学习的专业教学知识,从学生的有效学习需求出发,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合理利用信息工具,丰富学生学习资料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工具的普及,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诸多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有了深刻的影响。多年以来,多媒体信息展示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对于知识资料的展示。而连接了网络的多媒体信息展示平台,更能助力教师实现课堂上丰富的资料展示。丰富的学习资料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教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应当主动选择多媒体信息展示工具,作为自身有效教学工作开展的助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制作通讯录”一课时,就运用了多媒体信息展示工具。教师在课程教学知识导入阶段,为了让学生了解通讯录的一般格式,利用多媒体信息展示工具,为学生展示了以手机通讯录为主的资料。资料包括动态闪烁表格线的通讯录,通讯录中表格的行或者列的添加等。除此之外,教师在得到学生的普遍允许的情况下,将学生在课前搜集得的各学生的联系方式进行了展示。教师在展示资料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展示的内容,更丰富了资料展示的方式。动态的丰富资料,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在兴趣的推动作用下进行了通讯录表格的制作、通讯录信息的添加、通讯录表格的添加和删除等操作练习。丰富的学习参考资料不仅助力学生实现了有效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练习,同时助力教师实现了课堂有效教学。
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即使是实践性强的信息技术学科,其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遵循以学生为学习本体的思想。
学生是知识的学习者,不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应当分清两者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主动在头脑中构思操作步骤,而不只是简单的跟随教师的操作而操作,过后马上忘记操作步骤。因此,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创建演示文稿”一课时,就注重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摒弃了传统的带领学生进行按部就班的操作教学,采用了引导学生了解PowerPoint软件的窗口。教师通过讲解PowerPoint的普通视图编辑窗口,如菜单栏,幻灯片窗格,大钢窗格、备注窗格、视图按钮和状态栏等,并讲解各部的主要作用,让学生首先学习工具的使用。在之后的创建演示文档等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并没有马上带领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因为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马上带领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完后,会在短时间内忘记操作步骤。教师询问学生具体的操作步骤,让学生首先思考,不论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在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后,引导学生尝试操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学习能力,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有效教学也因此得到了保证。
三、注重引导实践应用,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仅仅依靠少量的信息技术课堂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并不足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刻的记忆和深入的掌握。因此,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实践应用练习,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保证教师自身真实的有效课堂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制作文字幻灯片”一课时,为了助力学生打好学习演示文档相关知识的基础,同时巩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录入,并利用插入艺术字技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字样式,进行了文字幻灯片制作的自主练习。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同时保证了教师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摸索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从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练习,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点实践应用。如此,教师借助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顺利实现自身的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林颖.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析[J]. 甘肃教育,2018(13):69.
[2]陈兰昕.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策略[J]. 学周刊,2018(3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