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长制管理实施成效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代利娜
[导读] 摘要:河长制是河湖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制度,目前相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河长制的意见规划。
        北京市永定河管理处  北京  100165
        摘要:河长制是河湖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制度,目前相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河长制的意见规划。本文从河长制的内容开始谈起,选择昆明和厦门两个区域河长制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对河长制管理实施成效展开深入探讨,希望对河长制的完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河长制;管理与保护;成效
        河长制是在党政机关领导人的带领下,结合城市河道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治理制度,其充分考虑现存河湖的具体情况,为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以改善河湖治理水平,促进我国水资源开发。
        1河长制内容
        河长制是由党政机关人员参与,对河湖实行科学管理和保护的制度体系。河长制的提出与20世纪初期长江流域发生的大面积蓝藻问题有着直接联系。蓝藻事件发生后,对周边城市用水带来了较大危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对周边城市水资源造成污染,缩减我国淡水资源。基于此,周边城市落实了河长制,对区域河湖予以重新保护,解决蓝藻危机,恢复当时的水质。由于河长制落实后效果较为明显,之后各沿海城市逐渐将河长制作为河湖管理和保护的主要制度措施。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河长制内容也逐渐得到完善,除做好河湖管理和保护外,其也可优化区域生态环境,解决水污染问题,改进我国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效率。
        2不同地区河长制落实情况
        2.1昆明地区
        昆明地区河长制落实中采用分级治理、平台管控的方式。最早落实河长制的流域为滇池流域,主要是对河道展开治理管控,增加流域面积,保证内部现有河道的正常使用。河长制落实中,也对周边城市居民生活及建设中排放的污水实施有效处理,改善河道生态水平。四年前,该区域河长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除一些村落通过专业小组开展河道管理和保护外,其余地区均设立河长,并通过等级划分来加大城市河道治理力度,降低环境污染,恢复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景观。为了优化治理水平,还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利用动态监测、日常巡查、信息化管理、综合考评等多样化方式,创新河长制内容,打破传统制度中存在的限制,加强河道整体治理效果。
        2.2厦门地区
        厦门河长制在落实中采用了空间管控,工作考核的方式。与昆明地区相比,厦门河长制的落实时间较晚,但其针对性较强,能够结合区域溪流情况实现综合、长效管理。河长制落实中,针对区域现存的9条较为主要的溪流设置专业管理人员,解决河体发臭、垃圾遍布等问题。且随着经济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河长制的落实方案也进行了优化调整,对河道水系空间展开了重新规划和管控,保护河道两岸环境,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另外,在河长制落实中,还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了开发管控、用水率管控、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专项管理方案,对城区溪流水域实行科学把控。截止到当前,厦门区域建成的安全生态水系已达到281公里。
        3河长制管理实施现状
        3.1上热下冷问题严重
        现阶段对河长制的探讨研究中,对人为治理,法治治理展开深入研究。但由于各城区的复杂性,河长制落实的差异性,目前还没有规范有效的法律法规为河长制的落实提供依据,这使得河长制在落实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工作质量。再加上河长制落实中,市县的关注度较高,而乡镇、村对河长制认识不足,产生了“上热下冷”的现象。政府仅仅是响应行政命令让河长制得到落实,很多地区认为该项制度属于临时工作,并未将其作为持续工作加以重视。
        3.2协同机制功效无法发挥
        在河湖管理和保护过程中,一些城市试图打破以往多个部门共同管理一项工作的局面,但由于部门或团体参与积极性不高,工作开展受到制约,存在的问题未得到解决,在河湖管理上仍存在界限划分不明,重复管理等问题。即使建立了完善的协同机制,在落实上也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表面化现象,水污染治理力度不够,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不利于城市的持续发展。


        3.3考核机制不合理
        河长制落实中,考核机制不合理,导致制度措施落实与实际标准要求不符,无法改善河湖水质,人员出现消极怠工、不按要求操作的情况经常发生,阻碍了河长制作用及功效的发挥。
        3.4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河长制落实及性能的发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需要民众的大力支持方能实现。但现今情况下,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民众对河长制了解不全面,对河道管理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河长制落实效果不理想。
        4河长制管理实施探究
        4.1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平台,落实一河一档管理体系。将互联网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移动定位技术应用到河长制管理实施中来,科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并通过移动通信软件的研究和应用,做好日常巡河、问题督办、情报通报、管理统计等工作的管理,做好信息数据分析和汇总,及时准确了解河湖管理和保护情况。同时利用手机APP软件,工作人员及民众可及时了解党政部门下发的各项政策措施,针对现存的水资源污染问题,结合政策措施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以优化管理水平。且手机软件操作方便,对人员专业性要求不高。普通民众下载官方软件后,便可向管理部门提供河湖治理的建议,调动民众参与积极性,促进河长制作用的发挥。
        4.2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建立一周一督查一通报的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完善,可根据河长制管理落实中,存在的巡查作业不严谨,职能履行不全面、污染排查不及时等问题,加以解决,让管理人员对河湖情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性的制定改善措施,控制水污染。再者,建立督查部门,对督查工作的进展情况予以监督管理,并生成完善的报表数据,提交给上级领导部门审核,针对重复出现的问题加大管控力度,增强河湖管理有效性。此外,设置曝光台,对未按要求开展治理工作,或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情况实行上报处理,充分发挥民众监督作用,发挥河长制功效。对没有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到位的河长,将由市河长办、市环保局联合约谈相应的镇级河长;对连续多次没有及时整改到位的县,将由市级副河长约谈县级河长。约谈情况作为市对县绩效考评依据。
        4.3引进专业技术,为河长制管理实施提供助力
        一是对河湖库渠实行分类分级名录。按照河湖库渠属性、周边情况、生态影响因素,划分为市县乡村四个等级,开展分级治理。二是完善监测评价体系。对河湖跨界面、交汇处、重要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等位置实行重点监督和监测,编制应急处理预案,及时解决污染问题。加强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建设,统一技术要求和标准,统筹建设与管理,建立体系统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河湖库渠监管网络。且建立水质恶化倒查机制,追溯污染来源,严格落实整治责任和限期整改措施,建立水质恶化倒查机制。三是统一管理平台,坚持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接入统一、维护统一的基本原则,做好信息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了解河湖情况,制定有效解决方案。
        5结束语
        河长制的管理实施对解决河湖存在的污染问题,净化河道水质,缓解用水危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着积极作用。不过在河长制落实中,因一些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管理部门应做好研究工作,完善河长制内容,更新治理方案,引进先进技术,以此全面改善河湖质量,还原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龚博,于忠华,卢宁川.河长制管理实施成效分析与展望[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5).
        [2]宋伟,尹华德,张钰涵,等.沙金河推行河长制工作成效与思考[J].水政水资源,2018,000(003):P.14-15.
        [3]姚毅臣,黄瑚,谢颂华.江西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实践与成效[J].中国水利,2018,856(22):43-47.
        [4]杜宁.上海市河长制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J].中国水利,2019.
        [5]朱梦雨.河长制在流域污染治理中的作用研究[D].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