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问题导学法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为载体,进而高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一种高效地教学手段和方式。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学法显得非常及时和重要。本文主要从问题导学法的内涵、意义,以及当前初中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尝试探索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途径;试论
从初中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来看,数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仅自身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的学习和提升。此外,从数学教育的阶段性特点来看,初中数学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对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进行针对性的启迪和开发,这也为高中数学教学奠定下了重要的基础。但是,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也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比如教学方式滞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足、独立学习意识培养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和影响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入开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入问题导学法,发挥问题导学法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不断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是非常值得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导学法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问题导学法,一般来讲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课程和教材要求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设置和涉及问题,并以问题为媒介和载体,通过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学法在在实施过程中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问题的设定
问题导学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特别注重问题的选择和设定,能够科学有效地选准问题,是决定问题导学法成效的一个关键所在。一般来讲,选择和设定的问题的时候,要注重抓好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紧密结合教学任务实际,问题的选择决不能脱离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否则问题导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二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选择问题,通过问题的选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问题的解析
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问题的提出并不是全部,不仅仅要重视问题的提出,更要注重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析和探讨,通过对典型问题和教学内容的深入探讨,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和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在润物细无声的局面下巧妙地引入教训内容,甚至完成教学过程,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备课阶段就要做好充足和周密的教学计划,以保证问题导学法的顺利实施。
3.注重学生的参与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在问题导入和分析的全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更要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们参与到问题的认知和分析过程中去,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和解析能力不断深化,学生则更加习惯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去认知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进而不断强化自身数学素养。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效率
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来看,很多知识都已经涉及到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的培养,因此,大多数教学内容都涉及到概念、应用等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理论知识,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讲,理解和消化的难度不小,教师如果单纯地从理论缴学入手,往往学生们不能很好的把握和理解,特别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缺乏灵活把握。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导学法,通过以问题作为媒介可以翻转教学的传统顺序,比如,在讲解“图形的旋转”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一些实际问题入手,说明图形旋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从数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入手,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这对于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提升教学的实效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注度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虽然个人的理解力和专注度较于小学生有很大提升,但由于身心发育仍处在未成熟的状态,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专注度仍然无法充分保障,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适合自己口味的,就愿意多学一些,一旦遇到学习内容枯燥、学习难度大的课程,往往就更容易溜号,很难保证学习兴趣和专注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通过实施问题导学法,把问题作为提升学生专注度的有效手段,比如在学习“神奇的π”一篇阅读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π的意义作为切入点,设置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则更容易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讲,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对于数学知识和理论的教学,而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开始进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而在此过程中,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以知识和理论教学为主,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就会造成学生产生很强的依赖性,无法从知识和理论学习中,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数学思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渐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解决数学难题的一种思维定式和思维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们树立以问题作为导向的思维方式,进而逐渐树立起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是非常有效而有益的。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足
当前,由于初中数学成绩对于学生的中考来讲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因此,大多数数学教师仍然将数学教学的关注点放在提升学习成绩上,而对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认知、数学文化的了解,数学知识的趣味性阐释不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以灌输性教学为主,虽然短期学习成绩会有一定提升,可是从数学教学的长远目标和作用出发,这种理念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够,导致学生们很难对数学学习获得长久的专注度和学习韧性,由于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学习兴趣,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慢慢随着学习兴趣的下降而逐渐下降,最终,仍然无法有效的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2.在教学过程中方式相对单一
需要看到的是,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导致教学过程的效果和质量很那保障,对此,很多教师从教学的实效性角度出发,将理论知识完全融入到习题练习中去,特别是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愿意采取题海战术,通过让学生们一遍遍的进行刷题,而获得对常见题型的熟悉和认知,进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从数学教学的短期目标来看,这种思维也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可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由于学生们没有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内涵和应用产生较为清晰的理解,一旦数学题型出现变化,学生们往往也会无所适从,这种揠苗助长的方式,其实是与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初衷背道而驰的。
3.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启发不足
在这方面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对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的启发培养缺失,教师没有这方面的教学意识,虽然教学大纲有明确的要求,可是有些教师始终认为,检验学生数学思维和意识的主要指标还是学习成绩,如果学习成绩没有充分的提升,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就是无本之木,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是缺乏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意识的能力,虽然认识到了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的重要性,可是由于思维和意识是精神层面的,往往教师没有科学的培养方式和手段,数学思维的数学意识培养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缺乏有效地探索,最终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培养沦为一句空话。
四、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要教学重点科学设计问题
需要看到的是,在确定导学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充分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来进行,要将问题融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释放和发挥问题导学的积极作用。反之,如果过于注重突出问题的设定,导致问题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则会让问题喧宾夺主,影响正常教学过程的实施。比如在讲解“丢番图”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设定问题的时候,尽量不要从丢番图本人的生平和简介入手,避免提出“谁知道丢番图这个人”之类的简单问题,而要从“丢番图猜想”等数学知识入手,从课堂教学的内容出发,尝试提出“1,33,68,105中任何两数之积再加上256的和是某个有理数的平方,这个推理对么”这样的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提出,更加深入到教学内容中去。
2.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设计问题
作为初中学生来讲,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设定导学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能简单地从教师的视角出发,而要从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出发,注重通过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加专注。比如,在讲解“杨辉三角”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要从“杨辉三角”本身去设置问题,尽量不要设置“杨辉三角比西方数学家早多久”之类的问题,而是是从杨辉三角的某一特点入手,然后介绍出杨辉三角的相关知识,最终让学生们自发地对杨辉三角的其他特点进行总结和提炼,让学生们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意识。
3.要充分体现问题的层次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是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的,教师在进行问题导导学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个问题,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问题,避免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一刀切,以满足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对问题的接受能力。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要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除了教材上提到的证明方式,还有其他的证明方式么”这样的拓展性问题,而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大家对余弦定理了解多少呢”这样的问题,保证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受到问题的启发。
4.要保证问题设计的整体性
教师在初中数学实施问题的导学过程中,设计问题并不可能只有一个,一般来讲是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的,大多数都是由一系列问题组成的,在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时一定要保持前后一致性,让学生的学习思路始终是贯通完整的,而不能因为某一问题特别突出,导致其他问题被学生忽视,进而影响问题导学的整体效果。比如在讲解“简单事件的概率”知识的时候,教师无论围绕“简单事件的概率”提出问题,还是围绕“机会均等”这一知识点提出的问题,尽量都要在问题的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等方面保持一致性,避免学生们产生厚此薄彼的效果,影响问题的整体效果。
5.要围绕数学知识拓展来设计问题
在实施问题导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也要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和数学知识拓展提供载体,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重体现知识的拓展性,通过典型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们产生足够的兴趣,进而在课后的时间内进行自我学习,这对提升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讲解“费马和他的猜想”一课时,就要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对“费马大定理”这种拓展知识点产生足够的兴趣,并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们进行独立学习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高文玲.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
[2]刘具堂.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