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徐孟坤

发表时间:2020/6/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期   作者:徐孟坤
[导读]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并非简单设置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
        摘要: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并非简单设置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生活化教学,独立思考又相互合作。教师要让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深其对数学学习的价值认识,促其努力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初中数学教学一定不能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究数学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1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1.1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在教学中采用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满足这一需求。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将生活素材和生活事件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使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对初中生而言是新鲜有趣的,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在当前数学教学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方式。
1.2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以使其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初中数学教学更应培养学生形成数学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全面发展。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1]。
1.3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学生在未来进入大学后,可能不会接触专业数学学习,但无论何时,生活中的数学随处可见,如理财、管理家庭财务支出等都会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使学生保持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需要。
        2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1生活中的数学教学
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生活是数学的实践,数学是生活的精炼。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一方面,初中数学老师要不断的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教学资源,将其运用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比如老师在讲授《轴对称》内容时,可以引领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轴对称的图形,比如山和水的倒影、各种建筑物、天安门广场等,让学生去观察以上图形,并分析其共有的特征,学生在周密思考之后,会发现全部图形均呈对称,也就是将中心线为轴,能够完全重合两边图形,这就是初中数学中讲述的对称图形,中心线则为中心轴。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势必印象深刻。以此为点,引领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诸多对称图形,让学生发挥想象的同时,让教学活跃起来。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发现,一些国家的国旗呈现对称,一些国家国旗图形并不对称,以英国国旗为例,其不仅纵向对称,还横向对称,而瑞典国旗仅横向对称,纵向则不对称,加拿大国旗则呈现纵向对称[2]。
2.2引入生活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模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给数学知识学习带来较大的阻碍,甚至使一些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产生厌烦感。因此,教师可从生活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考查学生情况,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四边形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生活+四边形”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茶几的表面形状、观察课桌表面形状等,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概括四边形的特点,加深他们对四边形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识记[3]。
2.3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情境
新课改要求,要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到一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充分的了解,进而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机械地讲解数学知识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的,一定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主动地到生活中去发现数学现象。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重现一些场景,引导学生理解车灯射出的光就由一个点发出的,另一点无限延长的线,就是射线;看地图的时候,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就是线段;而直线没有顶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在这样的情境中,抽象的数学概念就成了生动客观的生活现象,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4通过生活实践提升数学运用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可以利用到数学知识的点,通过生活实践,让学生能够有效运用数学知识。生活实践中使用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在思想中感受到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应试考试,更是为了今后在生活中可以运用。在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章节中,学习二次函数时由于涉及知识点繁多,学生经常会产生厌烦情绪。那么教师就要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感受到学习二次函数可以在生活中进行运用。例如,在售卖衣服时,一件衣服定价80元,一个星期能卖出500件,但是如果涨价20元,每星期就少卖100件,降价20元,就可以每周多卖出50件。如果衣服进价为30元,那么如何定价才能最赚钱?这种二次函数应用问题如果不结合生活实践,对学生来说将会十分枯燥。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无法对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定义。但是通过生活实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在定义自变量与因变量时,教师再加以指导,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有效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2.5创编生活化习题,提升学生生活化意识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新数学教学方法、模式,利用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编生活化的数学习题,加强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高效生活化数学课堂。同时,教师还要通过生活化习题培养学生形成仔细观察、用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以统计学相关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联系生活中的统计工作,如人口统计、用水统计等,创编一些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生活化习题,如让学生统计班级男女生人数,或让学生统计家庭一个月的用电、用水情况。此类习题生活化,而且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理解统计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对于统计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4]。
        结束语
初中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一个高度总结,因此,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关联,利用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乔光荣.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18( 5) : 96.
[2]李瑞.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建议与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 14) : 34.
[3] 曹迎春.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4).
[4] 袁水平.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意义与实践[J].新课程(中学),20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