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加工教学与传统 3P 教学对比——以“V 下去”为例

发表时间:2020/6/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期   作者:杨柏丽
[导读] 本文通过与3P教学法的对比,首次研究了输入加工教学对来华留学生“V下去”学习的主要效应
        摘要:本文通过与3P教学法的对比,首次研究了输入加工教学对来华留学生“V下去”学习的主要效应。结果发现:两种方法有有利于学生对“V下去”的学习,但是,在解释题上,输入加工教学发到的促学效应更显著。
        关键词:输入加工教学;传统3P教学;主要效应;V下去
                一、前言
3P模式在我国外语教学领域运用广泛,它把语言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运用(production)。3P模式在外语教学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学界认为,外语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中心,这时,学习者外语表达的流利性得到提高,可是准确性却降低了。于是,学界开始探索新的语法教学模式,输入加工模式就是这种探索的结果之一。
(Vanpatten,1996)基于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输入加工理论。输入加工模式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明确告诉学生新规则的要领以及避免母语干扰的学习策略;第二步,学生接受教师准备的目标形式“结构输入(structured?input)”;第三步,“情感活动”(affective activities),教师问一些和学生相关的问题,学生做简单的回答。输入加工教学模式的优点就在于它既不违背交际教学的原则,又能促进学习者关注语言的形式特征。
        二、已有研究回顾
        Vanpatten(1993)最早进行输入加工教学的研究,该研究以西班牙学习者为受试,对比了输入加工教学法和传统语法教学在西班牙宾格代名词中的效应,结果显示,输入加工教学法显著优于传统语法教学,此后国外以此为模板的研究大量出现,大部分研究结果都证实了输入加工教学法优于传统语法教学。如Cadierno(1995)、Benati(2001)、Wang(2010)等。但也有少量研究结果显示,输入加工教学法不一定优于传统语法教学。如Salaberry(1997)、Allen(2000)等。
        国内对输入加工教学的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且研究对象对象多是英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的研究是张素敏的几个实证研究:冯辉、张素敏(2012)以英语第三人称单数和一般过去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输入加工和传统语法的主要效应和训练迁移效应;张素敏(2014)从外语学习动机角度对比了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张素敏(2015)对比了两种教学方法的累积训练迁移效应。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检索到两篇硕士论文:胡双露(2017)对比了两种教学方法在“被”字句中的教学效果;杨俊英(2017)对比了两种教学方法在“把”字句中的教学效果。
        以上研究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争议颇多,为证明输入加工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领域是否具有优越性,还需要进一步靠考查,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拟以来华留学生为受试,以“V下去”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
        三、研究问题
        输入加工与传统语法教学相比,在“V下去”学习中有何主要效应?
        3.2受试
        云南大学国际学院19级7班、8班和9班 的140名同学,数据收集时,全部受试均按学校课程设置在学习《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二》,为保证后测和延后测成绩最大限度归因于教学干预,剔除了在前测中成绩高于满分60%的受试,有效受试50人。
        3.3研究的语言项目
        “V下去”的趋向义和延续义。


        原因如下:1)选择学习者没有学过但觉得难度适中的语法点;2)“V下去”句式带宾语时,要用到把字句,“把字句”受到首位名词原则的影响;3)“V下去”属于基础语法,目前尚未检索到以“V下去”为训练对象的研究。
        3.4测量工具及评分标准
        测量工具包括学习背景调查和测试两个部分。
        学习背景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受试者的年龄、首次接触汉语的时间,目前的汉水平,在课外对“V下去”的接触量和接触时间。
        测试以笔试的形式进行,包括前测、后测、延后测三套试卷,每一份试卷包含基于句子改错的解释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基于看图说话的输出题(2题,每题2.5分,共5分)
        3.5干预方法
        共设计了三个组,一个输入加工教学组,一个传统教学组。一个控制组。两个组在讲解语法规则部分所讲内容相同,在练习部分,输入加工组采用结构化输入练习,练习分为指示题(听句子,回答问题)和表意题(听句子,谈自己是否有过这种经历);传统教学组练习部分采用基于输出的练习。两个实验组的练习除了呈现形式不同外其他都相同。
        3.6研究程序
        对受试进行学习背景调查和前测,一天后进行课堂干预,干预结束后进行即时后测,两周后进行延时后测,最后用SPSS23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所有研究工作均由笔者完成。
        四、结果分析
        4.1三个组前测成绩分析
       
        在前测的10个改错题中,输入加工组、传统教学组、控制组的得分均很低,大家都不会做,三个组的均值、极大值、极小值都一致,并无明显差异;前测成绩无显著差异,说明三个组对目标语法项目“V下去”都没有掌握,在课堂干预之前,他们处于同一水平,后测和延后测的成绩主要来源于不同的教学方法。
        4.2三个组后测成绩分析
        后测主要包括基于句子改错的解释和基于看图说话的输出题。
        在后测解释题中:输入加工组的均值>传统教学组>控制组;此外,输入加工组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均高于另外两个组。
        后测输出题中:输入加工组和传统教学组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
        由此可以看出,输入加工组的学生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成绩,该方法具有促学效应。
        4.3三个组延后测成绩分析
        在延后测原始成绩统计中:传统教学组的成绩略高于输入加工教学组,但两个实验组的成绩均高于控制组。
        由此可以看出:在保持效果上,输入加工组的效果有所下降,传统教学组的保持效果相对较好,相比于控制组,两种教学方法都有利于学生对目标语法的保持。
        五、结论
        本研究与绝大多数研究结论一致,发现输入加工教学法在“V下去”学习上,与传统语法相比,具有显著主要效应,本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为输入加工教学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领域提供新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尚还有很多问题,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潘娟 . 输入加工教学法:理论基础、构成与特征[J]. 外语教育研究, 2018
[2] 张素敏 . 外语学习动机角度下的输入加工教学和 3P 语法教学对比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
[3] 冯辉,张素敏 . 输入加工教学法和传统语法教学的主要效应及训练迁移效应[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