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识字:守住语文的“根” ——有效字理识字教学策略浅探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期   作者:戴晓晓
[导读] 笔者认为识字教学中,应科学地使用字理识字法。
【内容摘要】笔者认为识字教学中,应科学地使用字理识字法。而有效的字理识字教学,应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点:独体字教学,可以采用“溯源—对照”的方法;合体字教学,可以采用“分解—溯源—组合”的方法;词语教学,可以采用“根据字理,品析词语”的方法,从而守住语文的“根”。
【关键词】 字理识字   语文的“根”   有效   策略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要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当前的识字教学,汉字形义虚化,字理意识淡薄,表面看“量”已达标,然而“质”未到位。一些识字实验也只是“泡沫识字”,盲目地追求识字的“量”,漠视识字的“质”。其实,汉字字字有理。所谓字理,就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本文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索如何在日常识字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提高识字效率。
一、独体字教学:溯源—对照
汉字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虽然独体字只有数百个,但汉字的主要群体——“形声字”主要是由偏旁部首与独体字组合而成。可以说,对独体字的良好掌握,正是深入学习合体字的前提和基础。
“溯源”,就是指简明扼要地阐述这些汉字产生、演变的大体过程,从而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对照”,就是指在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后,将楷体汉字各部位与实物、图画、及古字各重点部位进行对应比照,以形象地感知实物—画图—古文字—楷书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和识记所学楷体汉字的形义。具体有以下几种实施方法:
1.“实物—字”对照溯源
采用“实物—字”对照溯源法进行字理识字教学,可以通过相关实物的演示,与字形进行对照而溯源。如:“大”字教学,教师则可以通过形体动作演示正面站立的动作进行教学。
2.“图—字”对照溯源
(1)“实物图—字”对照溯源:采用“实物图—字”对照溯源法进行字理识字教学,首先要出示要教学生字的实物图,再让学生通过与字形进行对照而溯源。如“网”字,教学时可直接出示,再让孩子通过与“网”字的字形进行对照,在对照时从汉字与图画中找到共同之处,也就自然而然感悟汉字演变过程的目的。
(2)“抽象图—字”对照溯源:具体事物是象形字形成的依据,但有些汉字是实物的抽象,无法用演示法来直观演示。这时,我们可以“化实为虚,抽象演示”,采用“概括抽象图—字”对照溯源法进行字理识字教学。如教“水”字,我们可以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勾画出水的概括性线条,再让学生与“水”字相对照,从而体会“水”字由来。
3.“字—字”对照溯源
为了更准确的理解现行汉字,追溯独体字的演变过程,探求汉字本意,用“古字—今字”对照溯源法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如“立”字,老师可同时纵向出示“立”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纂、隶书和现行楷体字。通过纵向比较,学生能非常直观得看到“立”字的发展演变:下面一条线表示大地,上面站着一个人,表示站立。
二、合体字教学:分解—溯源—组合
1.倡导“分解—溯源—组合”,因义记形,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合体字是由几个基本意义单位组成的,因此,把汉字分解成几个基本单位后,必须还原这几个基本单位的意义,然后再进行组合,才能体会这合体字的意义。
如“采”字教学,第一步:先把“采”分解为、两部分。第二步: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溯源,明确同爪,指树木。第三步:再把组合成,进行字义推理。明白了同爪,指树木后,此时,生已经能非常顺利地推测出:“采”,即手伸到木上去摘。
2.字群教学,归类溯源,做到“教一个得一串”
“字群教学,归类溯源”,尤其适用于偏旁教学。因为汉字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掌握了常用的、组字率较高的象形字以及用它作形旁时用于表义的特点,就能形成识字的能力,进而“无师自通”地创造性地学习大量的形声字以及会意字,从而做到“教一个而得一串”。
如教学“牧”字时,可先把“牧”字分解成“牛”和反文旁两部分。再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溯源,其中要重点讲解右边的,要让学生理解下面部份“又”是手的变写,上面部分是工具。最后把溯源后的“牛”和右边的进行再组合,这时,学生就会很容易地理解这个人手持鞭子等工具,在赶牛。再进行“牧、收、攻、教、救”等字的字群教学,最后以顺口溜的形式对“攵”这个偏旁的形义进行总结概括:这个反文旁,东西拿手上,拿个啥东西,具体看情况。
汉字绝大部分为形声字,掌握了形声字就掌握了学习汉字的主动权。学习形声字重点是把握好形旁,如果理解了常见形旁,就能自主地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就能达到“学一个带一串”的功效。
三、词语教学:依据字理,品析词味。   
1.字理析词,追溯构词规律。
在日常词语教学中,应该“字理析词,追溯构词规律”。例如:在教学“文艺”一词时,可以先从“艺”字入手,在黑板上画了个概括抽象图,告诉孩子栽种禾苗的本事,就是“艺”,现泛指各种本事,再“以一词带一串”,拓展学习“手艺、武艺、厨艺”等。
2.词不离句,画龙点睛,点亮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字理教学呢?一般来说文中的关键词可以进行字理教学。要先抓住词语中的重点语素进行字理分析,然后再联系整个词语进行理解。
比如上《守株待兔》时,在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于是,就乐滋滋地走回家去”时,可引导学生发现“悠”是心字底,说明心里高兴,很悠闲自得的样子;而 “滋”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系,表示滋味。这样,学生自然体会到ABB的乐滋滋,除了读起来好听,还刻画出了种田人面对美味垂涎三尺的神态……
中国汉字如诗如画!要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就必须研究汉字本身的规律,也就是汉字的构字理据,要牢牢地守住语文的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