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应该充分的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利用,有效的对以往的小学教学模式进行改进,积极的对多样化教师方式进行利用,以便能够不断对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进行强化。同时,在教学阶段,教师还应该加大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力度,全面对学生的相互交流以及实践意识进行增强,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多样化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国家对于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所以,为了能够让教学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依照教学内容,科学的话教学手段进行利用,加大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保证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一、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针对小学语文学科来说,其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从整体的角度上分析,强化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素养,也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不断的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强化。同时,有效的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开展,还能够让学生的语文整体能力得到增强,对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数量以及效果的提升非常有帮助。所以,为了能够让教学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在今后的教学期间,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对多样化教学模式进行采用,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情景创设,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教学体系,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下,在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虽然教师已经强化了对这一学科的重视,并能够主动地对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革新。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期间,教师所采用的模式依旧具有较强的陈旧性,存在的问题也非常多。
第一,教师对作者情感的传授缺乏重视。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对文章的含义进行深入的理解,尤其是针对古诗文以及文言文等,一定要明确其与现代语言的区别。但是,综合现阶段的教学水平来看,教师并没有给予这一方面的重视,在教学环节,无法深入的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渗透,特别是对于古诗文以及文言文而言,更是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二,学生学习手段不科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其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诵读优秀的古诗文,还需要不断的对学生情感体验进行强化。然而,在教学期间,很多教师常常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采取的方式较为生硬,经常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文言文以及古诗文等,无法让学生灵活的对知识点进行掌握,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合理,从而阻碍了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
第三,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缺乏合理性,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以及开展阶段,虽然教师已经具备了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的意识,但是在具体利用阶段,其依旧就存在较强的不合理性,课程的设计意识较为薄弱,整体的信息素养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比如:教师在对《北京的春节》一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虽然利用了多媒体,然而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只是单单的依靠Word以及PPT来进行展现,看的内容相对较多,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零散性,缺乏对应的统一设计思维,学生无法更好的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也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家乡的风俗。
三、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面对现存的问题,教师一定要依照教学,内容科学的对多元化手段进行,科学且有效的对教学方案进行制定并合理的进行落实,高效率的对教学课堂进行组织,充分的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以便能够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一)借助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深入掌握知识点
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以及古诗文,不仅具有绝美的意境,同时也是人们的精神文化食粮,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思想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
因此,为了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以及效率进行提升,那么在今后的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采取想象与联想相融合的手段,让学生能够对文章以及古诗文的意境进行深刻体会,保证学生可以形成一个相对良好的认知。比如:教师在对《春雨》进行讲解的前期,可以利用视频,播放一些雨后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视频,确保学生在画面以及声音的辅助下,可以深层次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紧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结合内容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行,大胆的联想以及想象,从而更好的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手段,学生不仅会深入的作者情感进行理解,还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增强。
(二)科学的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利用
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活动进行开展期间,为了可以不断的对教学效率和质量进行提升,教师可以依照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利用,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且,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应该综合的对学生的能力以及水平进行考量,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匹配合适的成员,对各个小组进行引导,确保各组的成员可以有效分工,从而让小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依照这样的方式,除了可以让小组之间的竞争更加公平,还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
在对小组进行划分期间,教师可以将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与能力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也可以将书写较好的学生与阅读较好的学生划分在一组,以便各个小组成员之间能够更好的配合。比如:教师在对《落花生》一课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依照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进行划分,让学生分为为三个等式,分别是甲等、乙等和丁等。其中,每个小组可以有甲等一人,丙等两人和乙等一人,组成四人学习小组,以便每一个组中都会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促进小组总体水平的均衡性。在小组学习期间,教师可以向各个小组提问,包括: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深入的进行探究,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交流,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三)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利用
针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相对较低,所以对于新鲜事物也非常好奇。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有效的对信息技术进行利用,不断的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行调动。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工具,将图像、视频以及动画科学的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视觉冲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在对《四季之美》一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下载一些能够代表春、夏、秋、冬的图片,然后下载一些较为有意境以及优美的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将图片配以音乐给学生播放,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能够被四季的景色所吸引,从而集中注意力来进行课文的学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便进一步的对教学效率及质量进行提高。
综合而言,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有效的对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利用,不仅可以进一步的对教学质量以及效率进行提升,还能够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今后发展和进步。因而,为了可以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期间,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合理的创设生活情境,强化开展探究式教学课堂,以便教学能够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1]万艺,吕子卓.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5):131-132.
[2]马亚军.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学周刊,2020(15):59-60.
[3]李敏.如何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J].学周刊,2020(15):61-62.
[4]李巧莉.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J].学周刊,2020(15):119-120.
[5]李红梅.浅谈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方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9,12(17):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