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期   作者: 钟小雪
[导读] 英语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中也希望英语教学能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
        摘要:英语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中也希望英语教学能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理论将教学活动所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论,情感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序列。本文分别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基本观点、科学的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求、基于目标分类理论的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布卢姆;目标分类学;英语教学;实践
1.引言
        如今的英语课堂强调课堂内外的融合,强调面授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结合,强调传统学习资源与现代媒体的结合,强调语言学习与语用能力的协调,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感悟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养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升入高年级打下扎实基础。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在知识性和趣味性上不均衡,导致学生在看似热闹的课堂上没有真正得到知识的输入;另一方面,学生在抱怨讲解课文阶段知识点枯燥沉默的同时,又十分乐于接受灌输的语言点和知识点,这导致教师在课堂设计中或者“满堂灌”,或者轻实践而重语法。
        在种种问题和争议的背后,广大综合英语教师们一直苦于没有相关合适的教学实践的理论指导,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在这方面可以带来启示的作用。
2.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内容及其表述方法
         布卢姆等人首先开始的是认知领域方面的分类。他们从美国的教育组织、教育文件、教育论著中搜集了一大批关于教育目标的叙述,将其中那些可用预期的行为表达的,或是和行为目标有关的挑出来,然后试行分类。这些行为包含了记忆、思考、解决问题及形成概念等方面,这样形成了认知领域的一组教学结果,业在有限的范围内涉及到一些创造性思维。将这些认知领域的主要分类从简单到复杂进行组合,最终形成了目前的六级分类形式。知识向度包含4个主类别,诣在区分教师教什么和学生知什么,认知历程向度包含6个主类别,旨在引导教师怎样教和促进学生怎样保留并转移所习得的知识(叶连祺民92:98)。二维向度中的各主类别再细分为若干次类别,详见改自Anderson著作中的表一和表二(2001:46~48)。这个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可以分成两大类:
 2.1 回忆或再现所学的知识,即“知识”。
          这部分所谓“知识”,指的是学生能够举出证据表明他能够记得或再现那些他在学习中已有了经验的概念或现象。它只要求学生能够以一种与原来学习时的方式非常相近的,几乎没什么差异的方式来记起一个概念或现象,它最着重的是记忆的心理过程。布卢姆将知识的获得积累,作为教育中一种最普遍、最基础的重要目标是因为:知识在人类的文化里有它不可动摇的位置,很多人认为人的成熟程度与知识的增长程度成正相关,个人或团体的成熟程度,常常与其对自己的认识程度和对自己所居住的世界所具备的知识有关,而且知识掌握的多少往往还作为判断聪明才智的一个重要标准,许多学校将知识作为个人受教育程度的一个标志,在社会上也是将知识作为权衡个人特点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次,人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必须凭借某些现实存在的知识。在变化迅速的文化领域里,教知识是作为学习这一领域的方法的基础,作为研究这一领域的一些问题的基础,即使是传统手工或机器技术,也需要有一些材料方面的、工具方面的、方法方而的知识。“知识”在整个目标分类体系中只是一个层次,但“知识”本身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也是有层次的。所谓简单指的是孤立的、另星的那些信息,而在这一分类的上,就会牵涉一些复杂的现象,比如记忆一个特殊的原理(如进化论)就要比记忆某一个省会复杂的多,这类知识是涉及到具体的现象,如昆虫有六条腿,玻璃是J序易碎的等等,而关于理论或结构的知识就要牵涉到许多抽象的知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六个纲目,以下还分有一些亚目和细目,其目的就是要说明这样一些区别。
 2.2 关于能力和技巧的行为,即从理解到评价。
可以说,教师总希望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或新的问题,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中将这一范畴的儿个纲目(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统称为“能力与技巧”。人们能够从他以前的经验里去选择适当的技术或信息以适应新的问题或情景,这需要对新的情景有某些分析或了解,也需要一些已有的知识背景,需要能鉴别以前的经验和新的情景,找到它们之间的适当的关系。这就是布鲁姆对“能力与技巧”所下的最一般的操作定义。能力与技艺两者之间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技艺涉及到的主要是操作的模式或处理问题的一般技术,它的重点是放在被试在处理一个新问题、新情景时所能使用的一般的操作方法,强调的是为某种特殊目的对材料进行组织或再现的一种“白智的过程”,而能力则牵涉到某个人能将特殊的技术信息应用于新的情景,解决新的问题,或希望学生能将适当的材料组成一个新的问题,因此布卢姆用技艺+知识=能力这样一个公式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无论是能力还是技艺,其共同特点都要求学生面临的问题必须是以前没有经验过、不熟悉的、因此在教育目标分类中,布卢姆将它们都划为一个部分,而是用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等纲目来对它们之间的层次加以区别。
3. 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手册》中对教育目标的纲目、亚目与细目的表述采用了以下三种办法:
用语言加以描述。这是最主要的方法,关键是用语和叙述的准确,目前虽然还不够理想,但尽可能地作了努力。(二)每一个纲目中,都军有一个列有具体教育目标的表,这些具体的教育目标,大部分属于普通教育或中等教育水平。(三)用测题来举例说明.这是较前两种更准确、更实在的一种表述方法,它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这种教育目标分类的纲目、亚目和细目的行为词汇。分类体系的提出便于描述促进交际的学习目标;是课程设计中将宽泛教育目标具体化的基础;是单元或课程教学中促进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测量评估相配套的手段;是课程教育深度和广度的对比检照(krathwohl,2002:212)。
4. 新版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在教学与测试中的应用
        新版体系可广泛用于确定教学目标,安排依照教学目标开展的教学内容与活动,检验评估学生是否达成预定目标,有机地将此三方面联系起来,形成体现过程的完整教学活动与评估方案。经验欠缺的教师往往忽略以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评估三位一体的完整性,有的只注重教学内容与活动的安排,忽视了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及其检测进行有机衔接搭配;有的只注重低层次的教育目标活动,忽略了较高层次的教育目标活动,而从领会到创造的各目标层次恰恰被认为是教育目标的重点。(文秋芳,1996)特别在测试设计中,教师容易忽略将测试内容与教育目标相关联这一关键环节,信笔命题或选题,导致编制试卷的低质量。
          衡量试卷质量的主要标准是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对于没有精力去考察信度高低的一般教师而言,保障试卷较高效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效度是信度的前提保证。而效度中最重要的考察衡量指标是内容效度(contentvalidity),它分析测试内容的有效性,即测试是否评估了应考察的内容。该指标主要凭借我们的实践经验去判定。我们知道,测试的目的与任务是评估学生是否达成预定教学内容的教育目标,因此检视内容效度时不仅仅要考察教学内容是否恰当,而且须检视与之相关联的教育目标。如表三示例的教育目标是正确运用倒装结构(应用目标层次),可采用多项选择进行命题。尽管该题测试内容是倒装,但考察的目标层次是较低的记忆/领会层次,不是较高的应用层次,未能体现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的一致性,降低了该题的内容效度。一份试卷中若有较多类似的小题,则无法保障整份试卷的质量。因此,测试设计须将每一测试内容与其教育目标相关联,且不同的教育目标需与不同的测试题型与之相搭配。通常客观性试题用于测试较低的目标层次,主观性试题用于测试较高的目标层次(桂诗春1986:25)。
5.科学的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求
        就教学而言,制定目标是关键。教学目标设立得正确与否,是一节课成败的先决条件。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并科学有效地表述,有助于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科学的教学策略,选用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夏纪梅,2002)任何有效教学的理论必须明确回答如下三个问题:一是带领学生去哪里?二是怎么带领学生去那里?三是怎么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也即是回答目标确定、目标达成和目标检测三个方面的问题。

因此,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陈述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情感或态度。教学目标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应陈述通过教学后学生会做什么或会说什么。
        (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用一些行为动词将会做什么和会说什么具体化,目标陈述就可具体化。
        (3)教学目标的陈述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应反映记忆、理解与运用(包括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在态度领域的目标应尽可能反映接受、反应和评价三个层次。
6.基于目标分类理论的教学实践
根据上述布卢姆教育教学目标分类的相关理论,笔者尝试将教学设计确定为四个基本环节:
(一) 教学目标的定位
(二) 教学任务分析
1、教学内容的确定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起点能力水平的确定)
(三) 教学目标的分解及对应的活动和检测评价
目标1、目标2、目标3……
活动1、活动2、活动3……
评价1、评价2、评价3……
(四) 具体教学过程描述
        从某个角度而言,方向比方法重要。在以上各环节中,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至关重要。我们运用安德森修订后的布卢姆两维教学目标分类表,力图将抽象模糊的教学设想具体清晰地直接表述出来,使我们的教学目标设置更加明确、科学,更加便于操作和落实教学内容,更加便于检测和反馈学习效果。这种基于科学取向的目标导向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下面是依据这种教学框架设计的教学案例:Module 1 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 Vocabulary and reading
(一) 教学目标的定位
1、知识维度: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 D. 反省认知知识。
2、认知过程维度:A.记忆 B.理解 C.运用D.分析 E.评价 F.创造
(二) 教学任务分析
1、教学内容的确定
(1) 单元教学内容的确定
          本模块的话题围绕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健康运动和疾病症状等的英语表达展开。本堂课通过周凯的故事,周凯拥有哪些健康的习惯以及原因来使学生树立注意身体健康的意识,养成爱好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师教学用书指出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应注意三点:
         首先,要从文章出发,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
其次,教学范围可以适当拓展。教师可以借助音像资料,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
         第三,教师应注意利用周凯的故事,引导学生注重健康饮食起居,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英语教学更加鲜活,更加有趣。
(1) 本课教学内容的确定
                这篇文章是有两篇小短文构成。通过周凯的故事,周凯拥有哪些健康的习惯以及原因来使学生树立注意身体健康的意识,养成爱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主要通过阅读训练学生的略读、细读的阅读技巧。并且要对文章中一些特殊的单词短语的用法有所了解。最后需要升华文章主题,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关于健康的名言警句,或者让学生自己写出健康的生活习惯。
(2)学情分析
高一上学期的学生已经对略读和细读这些阅读技巧有了基本的掌握,文章中的单词短语对于这个班的学生来说不太难。只是可能对于输出部分,写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能有些困难。
(三) 教学目标的分解及对应的教学活动及检测
        目标1:能筛选有效信息,概括文章大意。
        目标2:通过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判断正误。
        目标3:能圈画重点短语单词,并正确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
        活动1:浏览全文,概括出文章大意。
        活动2: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的表达。
        活动3:圈划细节和字句,选择特殊单词短语的正确意思
        活动4:通过练习题巩固
        活动5:介绍关于健康的名言警句
        活动6:让学生自己生成一段关于健康生活习惯的文字。
        评价1:能简要概括出文章大意,分别写在纸上。
        评价2:能正确对细节理解作出判断,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
        评价3:能圈划重点词汇能说出关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句子并能生成文字。
说明:
目标1 活动1+活动2 评价1
目标2 活动3+活动4 评价2
目标3 活动5+活动6 评价3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学行动的第一环节就是确立目标,同样的教学内容,可能因教学对象、学习要求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目标。以上的教学案例,可以帮助教师确立正确、合理的、科学的目标,有效实施教学,体现出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理论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是不同学段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具体教学对象的知识能力起点水平。在充分进行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和学情) 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的知识类型以及对这种知识类型的合理的思维认知程度要求,这两者合理的结合和安排,确保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促进和提高。案例中每个大目标的分解,实际上是对该目标达成的可行性过程的具体阐述,每个目标对应的教学活动则体现了该目标达成的具体策略、过程和方法。最后的评估检测是保证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手段。值得一提的是案例中教学内容的确定,突破了教一课,备一课的狭隘视野,能够立足于整个主题单元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分析本课教学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的突出本课教学的特点和重点,与单元教学点面结合,互为补充。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助于教师更精确地详细说明那些广义的或含糊的教学目标,它在认知领域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它要求教师们深刻体会到测量比回忆事实更复杂的行为的可能性。教学目标分类学能够提供以前未考虑到的各种目标,这有助于更全面地检验教学成果。教学目标分类学能够用来帮助教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全过程,及时调整和完善下一步的教学方案,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Krathwohl D.R. A revisoin of Bloom’s Taxonany: an overview[J]. Theory Into Practice 41(4), 2002 212-219
[2]Anderson L. W. Krathwohl D.R. Etal A taxonan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oin of Bloom’s Taxonan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M]. New York, Longman. 2001.
[3]桂诗春.标准化考试—理论、原则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4]夏纪梅 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I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钟小雪(1988-09-03),女,汉族,籍贯:四川成都,当前职称:中学一级,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