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发展学生的化学学习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目标,基于此,深度学习的是可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因此,深度学习作为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必然会成为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主要引导者。所以,我立足于我们的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方法探究,整理出一些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方法探究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方法指的是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习者能够在对学科知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整合新旧知识,进行加工、反思,从而形成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养成严谨、批判、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化学学科深度学习的思维方法,并能够迁移所学知识,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熟练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方法探究见如下图1:
.png)
图1: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方法探究图
一、课前准备阶段
1.深度分析课程内容与学情
在高中化学新课标的指导下,课程内容就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资料,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深度学习和实践;学生也应在高中化学深度学习基础上,综合应用,形成知识网络。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精读新课标,体会新课标中暗含的化学素养,吃透教材,结构化教材内容,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做好准备。
2. 确定深度学习的思维目标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是以发展学生的 “批判思维、学习反思、信息整合、迁移应用和解决问题”等五大能力为目标。所以在分析课程内容,吃透教材的前提下,为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就是确立发展学生的五大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目标,即注重对学生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中化学深度学习的认知水平培养,这样的目标更加具体、真实、可操作,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风向标。
3.课前深度学习的预习策略
学生在高中化学深度学习中有目的预习,明确学习内容,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高中化学深度学习中,教师应设计课前预习方法,来引导学生对新课的预习,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有目的地为上课做准备,提前联系新旧知识,为新课上知识的整合建构做铺垫,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
二、课堂教学阶段——驱动学习内容
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思维和高情感的投入活动。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起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充分说明了兴趣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教学引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一个良好的引入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并快速进入课堂。而且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特定情境下发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与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情境可取材于生活,可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也可将真实的复杂的问题情境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学习内容,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进而实现深度学习。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起点。
2.问题引导、认知冲突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教学的问题引导,认知冲突是培养学生批判性建构知识的能力。“活”的课堂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建构知识,这就需要通过问题来引导。问题的大小、深浅往往会决定一堂课的节奏,问题太大太深奥,学生回答不上来,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如果问题太简单,缺乏了一定的思考性,同样消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问题的设置需要教师深思熟虑,而且应该是一系列有梯度层层深入的问题,是能带给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想象和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能力,进而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例如,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教学时,可以提出浓硫酸为什么不拆写,学生都知道浓硫酸在离子方程式中是不拆写的,但是为什么不拆写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清楚,不清楚不是因为不知道,也不是超越所学知识,而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从来没有人问过此类问题。另外,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应该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因此,问题引导后,对问题进行活动探究是必要的。活动探究过程可借助技术支持,例如NB化学实验室、手持技术等工具。因此,任务驱动、问题引导、认知冲突和活动探究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批判能力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
3.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不仅从认知方面强调高阶思维,对人际领域也有要求,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还应关注人际领域的发展,即合作交流能力。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方式,组内取长补短,组间平等竞争。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共同探究。组内讨论,组间互评的交流方式可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表现的机会,从中找到自我价值,发展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
4.思维导图、整合知识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课堂小结是一节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用思维导图、整合知识方法,效果很好。教师往往自己简单总结本节课知识或提问个别学生进行总结。这样的做法存在两个弊端:其一,教师自己总结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而且学生未必在跟着老师进行总结复习,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学习效果难以衡量;其二,个别学生进行总结而忽视了剩余的所有学生,作为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个别学生的总结只能体现个别学生的课堂吸收程度,大部分学生的听课情况无法评估。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既可以及时巩固学习内容,提高知识整合能力,又可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进而为实现化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课上时间不充裕可放在课后继续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可在纸上进行也可课下利用Mind Line软件进行。因此利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作为课堂总结来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的关键。[2]
三、课后反馈阶段
1.反思提高
通过高中化学深度学习的前测问卷结果分析,发现学生反思能力较差,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重反思。脱离反思的学习是不持久、不深刻,没有高度的,反思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重新在头脑中搭线织网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再现和建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认知,是实现深度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可以设计课后反思评价单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过程中促进深度学习,这与元认知理论不谋而合。
2.开放作业
通过高中化学深度学习作业题的了解,发现普遍存在题量大,学生处于题海战术,容易导致解题能力有待提高。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学生深度学习开放自评的方法,也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和方式。深度学习最终目的是形成高阶思维,要求有真实问题解决能力,因此为了学生长远的发展,教师布置作业的题目类型和内容应该侧重生活实际问题。作业的题目类型不限于练习题,压缩精选封闭式的作业题,增加或加大开放式作业题的比例,而且最好是能利用课上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例如,学完氯气一课,设置自制家用含氯消毒剂的作业,既考查又评价了学生的能力。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了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形成了课堂上深度学习的开放性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四、结语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求 ,将以上方法运用于深度学习的课堂中,我们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流程,进行开放性习题精炼,最后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小结。深度学习策略的运用对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有显著效果,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高阶思维得到发展,实现深度学习,此过程落实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这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立国, 谢佳睿, 王国华.基于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模型[J]. 中国远程教育, 2017, (08): 27-33-79.
[2]尹筱莉.论中学化学学科观念及其培养途径[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6, (06):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