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与写作能力提高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6期   作者:李宗梅
[导读]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过程,
        内容摘要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过程,是推动人们求知的内在力量,是内在动力的体现。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就会持续的钻研学习,从而主动,有效的投入到学习中。然而据调查发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成绩普遍不理想,尤其是农村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本文将从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及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人文魅力  生活与语文  阅读与写作   兴趣培养提高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内在力量,只有对学习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才会持之以恒的钻研学问,全副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情感体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师教学生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与成就感。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实现最终目的的出发点,根据所做的问卷调查来看, 62%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72%的学生认为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学习语文是为了提高成绩,60%的学生认为语文是一般学科,7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成绩不理想,语文不是优势学科,6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习惯有待提高,只有55%的学生偶尔在语文学习中有成功或难忘的体验。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呢?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语文教学每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对于初一的新生,虽然有六年的语文学习时间,然而语文是什么?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学习语文?这类的问题,学生都不太了解,针对这一现象,在每一届七年级学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都会精心设计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从什么是语文入手到探究语文学科的魅力,再到学习语文的意义、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开始初中阶段语文学习前,初步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明确语文学习对于中国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性,对语文学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学科,语文的人文性在于语文学科是文化的传承,价值观的传达,语文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的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通过语文学习和感悟,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语文教学应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在语文教学的环节中凸显语文味,使学生由发现语文的魅力到爱上语文。
二、将语文学习与学生自身结合起来,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有机体。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内容包罗万象。将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语文学习才有厚度,例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在感受了刘禹锡安贫乐道、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节操后,鼓励学生学习作者的高尚品质,并为自己的居室起一个雅致、有寓意的名字;了解了欧阳修的名号"六一居士"的来由,鼓励学生在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中努力成为“五一居士”(一张铁嘴;一手好字;一肚子名篇妙句;一手好文章;一颗永远崇尚真善美的心);在学习了标语,广告语,对联的写法后,让学生为家乡的特产,风景名胜做宣传,这一活动的设计,联系了学生生活,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踊跃,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语文学习延伸至课外,扩大语文的影响力
(一)、成立语文社团
        例如在七年级的班级中成立朗诵社团、表演社团,抓住七年级的小孩子爱模仿,表现自己的心理,和他们一起读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经典故事,指导他们自己编写台词,编排设计、表演,整个过程由学生自编自演,学生通过表演将经典人物故事搬上舞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了解了一些文化知识,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八年级时,就在班级里举办读书交流会、成立演讲社团;九年级时,成立写作社、辩论社,学生针对某一话题,搜集材料,拟写辩论稿,即增长了见闻,提高了议论文写作能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教师给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的每一次表演,都是自信心培养提高的过程,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表演,锻炼了自己,发掘了自己的潜能,今后会更有信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每月一次大语文活动,开展社团评比竞争,展示学生风采,激发学生成就感
        大语文活动是各个社团的一次集体汇演,学生在这一次活动中通过表演、读书交流,展示自我的风采,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语文学习有力的渗入进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了语文的影响力。

四、多形式开展阅读、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即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风 ,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 阅读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部分,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及各方面飞速成长的时期,需要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武装自己的头脑,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近几年的中考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名著阅读,然而经过问卷调查,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只有50%的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从写作方面来说,55%的学生认为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最大的困难,只有10%的学生认为写作是自己的强项,究其原因一是学习时间紧,各科作业多,没有充足的时间阅读,二是不喜欢读书,最后导致出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写作水平低下,言而无文。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教师设计问题,创设情景,顺势引导学生阅读,写作。如:学习了安徒生的《丑小鸭》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的其余童话作品,根据丑小鸭的经历,结合自己实际,写写我与丑小鸭的故事(“我”也是一只丑小鸭——安徒生语),也可以鼓励学生写简短的童话故事,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得到了激发。再如学习《美丽的颜色》这一课,在了解了居里夫人的故事后,教师顺势推荐学生阅读《居里夫人传》、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二、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体验阅读的收获,成就感
我思故我在,我读故我得。在读书交流会上,学生可以畅谈自己读书的收获,读后的感受,也可结合书中的某一情节,人物谈自己的感想,在读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做批注,写读后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这样一步步训练,即解决了学生胸中无话可写的问题,最终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营造“好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氛围,体验写作成功的成就感
        在写作方面,首先教师要做好榜样示范,师生一起交流,互相借鉴学习。每周至少设置两节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学生边读边做批注,督促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给与赞扬鼓励,对于不好的地方,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其次创设真实的写作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在上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后,学生感受到了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父子深情,教师此时应进行情感熏陶,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许多同学都会被触动,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回忆回忆自己的父亲,写写自己的亲人,这样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调动,也有了写的东西,同时,也学到了朱自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的写法,学生也掌握了写的方法。
        第三、督促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从生活中选材,注重观察,自由创作,通过阅读摘抄,积累素材,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
阅读、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效果,需要学生将阅读和写作中的一些好习惯坚持下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如此,并非一日之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也有很多,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此外,语文教师是汉语言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有内涵、爱心,幽默风趣的老师,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让学生又爱上你到爱上语文课,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辉  商务印书馆 2009。1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4]?吴孝亮。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