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了解现代教育手段概念,对比发现传统教育教学中的弊端,认识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帮助,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手段 多媒体 传统教育 学习动机 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深入,以及现代教育和学习理论更加成熟的背景为基础的。所谓的“现代”是与传统教育使用的黑板、壁图、卡片、模型、物理显示器不同的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现代教育手段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教育信息的传播手段,主要包括视频、录像、幻灯片、电视、电脑等媒体。现代教育手段的诞生为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革新,为小学语文教育将开辟出广阔的天地。
一、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台为阵地,以黑板为载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天天如此,形式单一,一本教案用几年,内容呆板、陈旧,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好奇心较强,但农村小学处于一个消息相对闭塞的环境,所以农村小学生对外界环境相对较为陌生,他们知识面相对较窄,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让大家写一篇暑期游记,大多同学写的是家乡的某一座山,但却未写出新意,内容空洞,只是说有山有草,有多美,没写出山怎样秀,山路如何崎岖,文中根本看不到美,几乎没有同学写去公园玩,由此可见,农村小学生他们见识不够广泛,视野不够开阔,读的书也非常有限。多媒体计算机则把电视所具有的视听观念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产生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信息表达方式和各种有效的人机交互方式。在小学五年级语文课《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设计中,课程开始时,教师在电脑屏幕上展示教科书中泸定桥的插图,同时配有桥下湍急的水流声,一下子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文中,湍急的水声、激烈的枪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对画面进行大胆揣测,夺下这座桥有这么大困难,红军到底能否夺取这座桥,取得胜利?于是,产生强烈的读完课文的欲望,提高了学生注意力,并且湍急的水流、被抽掉木板的泸定桥、激烈的枪声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读完课文后,学生才会松一口气,红军胜利了。课文故事情节,学生已牢记于心,同时更激发了学生爱国热情,师不失时机加以引导,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同时应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整节课学生的情绪由紧张到愉悦,最后到兴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他们会觉得学习不再那么枯燥、乏味,相反,学习充满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复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和传统的教科书与教师口头表达不同,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集成的多媒体信息,教师可以利用文本、图形、动画、音频、视屏等多种方式组织和表达信息。在小学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中,先出示贝多芬在海边漫步的动画,接着,大屏幕展示大海的画面,然后,师生在《月光曲》的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感知课文思想。在朗读时,力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感受盲人兄妹生活艰辛,同时听到偶像弹琴时的幸福与陶醉。学生在文中,找出盲人兄妹听到贝多芬弹琴之后感情变化的句子,并说说感情变化经历,师及时点评。通过动画、音乐,大大加强学习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学生知识建构和理解提供更多的素材和线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记忆和保持。
并且,大海画面的展示伴随着《月光曲》的播放,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因为对于农村的孩子,包括我,也没见过真正的大海,所以,仔细观察画面,在音乐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着一轮明月挂在天上,风吹着大海,波浪拍打着海岸,一个人漫步沙滩,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直接的锻炼。同时也使学生产生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从而使其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锻炼。
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和演示学习内容,可以强化重点,化解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本课重点内容利用powerpoint制成课件,来展示学习的重点内容,为帮助学生记忆,可以重复播放。并从中适当穿插重点问题,适时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模拟情景。特别是创设那些学生头脑中缺乏表象的、微观世界的、不能亲身体验的、不能所见的内容。
在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由于农村小学生知识面窄,对于一些大型宫殿、庙宇见之较少加之没有网络,对于一些大型建筑如故宫等图片也很少见,所以无论文中如何描写未被破坏的圆明园是如何宏伟壮丽,如何金碧辉煌,学生都无法想象,这时我们可以在课前播放故宫、西安古都、洛阳古城的一些图片,了解一些美的东西,再播放鸦片战争时期的一些片子,让学生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了解圆明园被毁的历史背景,想象美是如何消失的,再播放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稀世珍宝,在未毁的圆明园里也藏了大量珍宝,可是现在却没了,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明之时,也让人感到心痛。然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想象圆明园之美丽,最后出示被毁后的圆明园的照片,激发学生惋惜之情。此时,老师提出一个较深刻的问题:为什么如此宏伟的皇家园林会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残垣断壁?只有学生了解圆明园是多么的美,才能对后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切切实实感受到美的东西消失了,才会心痛,才会思考,而多媒体技术帮助我们实现了。
五、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提供丰富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从网络上调用教案、课件、学科资源,将网络资源整合利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将网络上一些图片、音乐、文字等利用到多媒体课件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斥为“少慢差费”。正是因为传统教学中信息少,才显得教学节奏慢,才使教学效果差,才造成时间和精力的太多浪费。如果用计算机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媒体,用教学光盘代替传统的教科书,那么小学语文课将生动而充满活力。在小学五年级上册《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中,除了教材中原有文字、插图之外,还可以附上大量相关资料,古桥、小溪、青石、树林及江南小村镇的图片,让学生在读课文之前已经置身“画”中,因为对于我们西部孩子,对于江南水乡较为陌生,还可播放江南水乡视频,并伴有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感受到这个村子是多么美,生活在这里是多么幸福,沉醉其中,从而对课文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崔岐恩. 教师新课程教学方法应用[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新成.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程》[M].陕西: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4-12-1?
[3]GSETT项目专家组.《甘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程》 (初级)[M]
[4]李景阳.《语文教学论》[M].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