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不仅要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得到拓展,而且还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对现阶段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的应用措施,旨在不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效率,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关键词: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 阅读课堂教学
阅读课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效率,不仅能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时,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方式的问题
(一)机械化的读写模式
一般情况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按照教师布置的作业或任务进行机械地阅读和写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能机械地进行阅读和背诵,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忽略了对文章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感情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教师往往会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后,布置学生写读后感。由于对文章的内涵不理解,学生的写作也只是流于表面,没有表达出自己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呆板单一,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且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读写侧重出现偏颇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往往会忽视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阅读或者只重视写作能现象的出现。例如,有些教师认为学生阅读的作用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而忽略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只单一让学生对于命题作文进行写作,忽略了阅读对于写作的素材积累的重要作用。这两种教学方式都不利于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每一位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等的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有所不同。而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会不自觉把自己主观的情感带入进去。因此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不同学生可能会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具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加强学生对文章主旨的客观分析和理解。【2】例如,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各自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要注重利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秋天的味道》相关内容时,文章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在对这篇课文进行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比较好的修辞方法或者是语句进行模仿,写出对夏季景色的描写。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优秀的写作方式和优美语句进行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积累素材,掌握规律,逐渐实现自我创造,锻炼创造性思维。
(三)设置特定的情境,培养学生读写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于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到故事的情境中去。采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到故事中去。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齐楚两国的时代背景和风土人情;然后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通过查阅资料,加深对文中人物的了解,并写一篇人物传记。最后写一个详细的剧本,确定故事人物和场景。【3】
这种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查找资料和撰写传记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四)拓展课外阅读
加强对读写结合方式的应用,不仅要注重对课本文章的阅读,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教学目标要求,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阅读书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例如,针对阅读和写作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绘本,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写作简单的句子,循序渐进逐渐提升写作能力。而对于阅读和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名著文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阅读精彩段落,书写自身感触
教师在教授语文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字面的知识,更加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深刻内涵进行思考,加深对文章主旨的体会。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把阅读的感触写下来。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爬山》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爬山的实际经历,写出对课文的读后感。【4】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能够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
(六)引导学生摘抄优美的段落和词句
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指导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整理到本子上。这样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对对这些词句进行再次阅读,加深印象。学生也可以把这些优美的词句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增加写作素材。
(七)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指导下,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学生可以把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所看、所思、所想在日记中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触。通过长期的积累,不仅能够为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取丰富的知识,并为写作积累一定的内容素材。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激发阅读的需求。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司洁.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13):31-32.
[2]张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51-52.
[3]施树林.试析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革新,2019(09):54.
[4]王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9(1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