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6期   作者:赵安奇
[导读] 有关新课改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措施的践行与落实,是教育界长久以来不懈探索的话题与焦点
        摘要:有关新课改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措施的践行与落实,是教育界长久以来不懈探索的话题与焦点。很多专家、学者对此都开展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应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硕。但是,俗话说:教无定法。由于学生素养与能力不同、教学环境与资源各异、教师能力与水平所限,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生,在语文教学效率落实时所采用的措施自然也不尽相同。对此,教师唯有从教学实际入手,对于学生的学习需要给予充分关注,然后结合不同学生特点和实际,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抓好教学关键中获得提升与发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得到实质性提高与突破。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角;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培养习惯、实现发展的奠基时期,对于学生认知启蒙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由于不同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的习惯、基础、意识、状态、能力等各不相同。如果长时间内采用同一种教学策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则势必会因为对部分学生的兼顾不足而制约其发展和成长。对此,教师必须立足新课改导向和核心素养视角,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从学生认知实际中了解不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关注教学细节中感知不同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微小的教学触动为起点,对其不断放大,开展研究,进而深入掌握不同学生实际,对其感知状态、理解情况、思维变化获得更好掌控,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活动,措施教学策略更加科学、高效,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而奠基铺路,给予指导。
        一、切实关注教材,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很多比较精妙的小学语文课堂活动,都折射着教师对于教学细节的科学设计与灵活掌控。一个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的语文教师,必然会带给课堂教学更多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对于小学学生而言,由于其渐渐脱离了幼儿园时期的稚嫩与无知,对于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但是,受到自身认知能力的影响和制约,很多孩子很想好好学习、获取知识,却苦于自控能力不强、理解能力不够而陷入彷徨与迷茫。对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好小学语文教材的桥梁作用,多引导学生去发掘语文教材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体验,进而带动学生在教材知识中感知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教材。通过对于教材细节的关注,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以教材亮点激活兴趣,用教材辅助提升认知的目的。
        例如,在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孩子们结合自己对于身边四季的感知与了解,描绘自己理想中的四季景色,因为每个孩子在描述时肯定都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其描绘的风景与事物必然都带有很强的主观意愿,对此,教师应该加以肯定,并结合不同学生的描绘,去揣摩其心灵感受,为后面教学活动的开展做铺垫。交流活动结束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与学习,并指导学生去总结课文中不同季节的特点,将其与自己描绘中的特点进行比较。由于课文中描绘春、夏、秋时分别用了草芽尖尖、谷穗弯弯、荷叶圆圆等极为形象的叠词,使得这三季变得更加真实鲜活,然而在描写“冬”时,课文却用了“雪人大肚子一挺”。这一描写,既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于是,教师可以顺势抓住这一语言“亮点”,引发学生思考并设问:作者为什么要用“大肚子”、“一挺”来描写冬季?其用意是什么?进而组织学生进行热烈讨论和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与情感的融合。这一过程,既充分发挥了教材知识特点的作用,又彻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对应的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得到更好提升。


        二、及时了解学情,充分开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
        处于小学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其语文思维都特别灵活,想象力都特别丰富,对于美好事物的洞察与研究也更加感兴趣。此时,教师可以以学生学习实际需要为基础,及时发现并抓住学生的思维细节,通过对于学生课堂学习中闪光点的捕捉,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实现思维特性的放大,求得精神与思想的升华。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某些学生的思想和见解有创意,对于所学知识的思考更独到,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并适时与其进行深入探讨,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创造力,培育其创造精神和意识。要知道,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教学关注,可以使这个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得到更好提高,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会于潜意识中得到强化与调动,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自会得到不断增强与培育。
        三、积极寻求突破,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融合至教学细节之中,并结合不同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培育与塑造。因此,对于教学问题和学生动向的捕捉,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与意识。有时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有可能传递着其对于教学的不同感知与理解。作为一门兼容语言性、工具性、美育性、智育性功能为一体的学科,小学语文承载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语言特色的赏析、课文美点的剖析,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把握的重点。对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赏析、自主探索的机会,然后去捕捉对应的赏析基点,通过学生教学反馈的折射,来感知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为驱动,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塑造。
        例如,在进行小学五年级语文《威尼斯小艇》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就课文第三段展开重点分析,通过对于描写船夫驾船技术的细节性知识的分析,和学生一道赏析蕴含在课文每一个字眼中的欢愉与乐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同时,在分析中,教师应该多观察不同学生的赏析重点与行为变化,进而去洞察学生的思想动向,实现欣赏能力培育、核心素养塑造、教学效率提升的共同推进、共同发展。
        四、结论
        总之,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措施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设计的定位,必须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实践、体味、感知、探索的机会,以驱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有机协作、相互研讨中充分认识语文学习的价值与意义,进而以强劲的学习内驱力,浓郁的学习自主性,强大的学习自信心投身学习活动,进入语文情境,实现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激活与充分塑造。
参考文献:
        [1]杜桂杰.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30-31.
        [2]王丽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18):55.
        [3]杨迎霞.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15):37.
        [4]孙国平.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9(06):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