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立学生个人德育档案有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家庭环境,梳理学生的思想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方案提供基础;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增强了德育教育的目标性、方向性,提高了效率;使德育教育的“精准化”得到切实保证。
[关键词]
学生个人德育档案 德育教育“精准化”
[正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学阶段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和新时代社会发展背景息息相关。学生的思想状态、价值观取向无不体现了新时代的特色。例如,相较于其他时代,现在的学生更加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兴趣更加广泛,眼界更开阔。这就形成了他们不迷信权威,愈加个性化的行为习惯。
由于时代的信息化特点,学生获取网络信息比较容易,相对的实践经验却在无形中减少。虚拟世界的信息轰炸与现实经验的苍白无力同时侵袭着他们的世界观,导致个别学生看问题比较偏激、阴暗,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形成不健康的世界观。如何面对德育教育中出现的这新特点,需要教育工作者调整思路,将德育教育从传统的大水漫灌式的说教,向“精准化”方向发展。建立班级个人德育档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举措。德育档案的内容旨在掌握学生基本信息,通过记录他们各时期的思想状态和行为表现,引导学生建立人生信念并督促践行。从而达到塑造正确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的德育教育目标。
附:学生个人德育档案范例一则
使用学生个人德育档案不仅是对德育教育过程的提炼和记录,还可以为实现德育目标提供有利保证,为德育教育发挥巨大推动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家庭环境,梳理学生的思想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方案提供基础。同时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学生的成长背景差别越来越大。据有关报道,我国的离婚率已经超过了40%,单亲家庭、隔代教养、重组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复杂的家庭关系导致了学生价值观、个性也千差万别。同时,父母的收入、工作、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孩子个性的关键因素。同样是单亲家庭,家长是做企业老板还是农民工,亦或是大学教师,他们的孩子在具有普遍共性的基础上还是会表现出来显著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摸清楚孩子的具体成长背景,才能有的放矢的针对其问题施行有效的教育措施。建立德育档案可以起到成长背景摸底的作用。制作档案的过程,即是对学生问题的一次思考和分析,对学生目前的处境、存在的困难都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1、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和情感具有敏感、多变、脆弱的属性,思想的波动性极大。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学生在行为和情绪上的冲动化体现的愈加明显。德育教育如果不能及时跟进,掌握学生思想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则以前的教育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德育档案的建立,对德育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持续的督促。德育档案建立之后,根据学生的状态变化及时的更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学生思想动态链条,更加清晰的反映出学生的三观走向。即使班主任或是导师产生了变动,由于德育档案的存在也为新接手的老师提供了参考。
2、增强了德育教育的目标性、方向性,提高了效率。在中学进行德育教育,个别谈话是主要的方式。但是谈话的目的多是为解决当时的问题而进行,属于危机处理。一次谈话解决一个问题,这使得谈话带有强烈的短期效益。很少有教育工作者对一个月、一个学期的谈话内容进行规划。即使有也仅仅取决于脑海中的感官判断,对预设的谈话内容是笼统而无序的。建立德育档案之后,因为对学生的背景和思想状态有了实时的了解,教育者就能够据此而制定出长期的谈话主题。明确每次谈话要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对每次谈话的效果进行评估。这样就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弭在萌芽状态,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3、使德育教育的“精准化”得到切实保证。德育教育的“精准化”在于高效率和全覆盖。以往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教育者们往往容易去关注“个性比较强”、“问题比较大”的学生,而去忽视班级里“沉默的大多数”。但实际上,他们并非没有思想上的困惑和纠结,只是没有表象化,心理学研究早就表明,平日里不言不语的学生更有可能存在心理上的问题。而德育个人档案有助于教育者去贴近、关心这些平时不言不语的所谓“乖孩子”,解决他们或羞于启齿,或隐忍不发的困难,将学生的心理隐疾消融掉。在学生德育教育全覆盖的基础上,教育者更容易找到学生思想问题的共性,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准确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教育方案,使得德育教育更加高效。
综上,建立学生个人德育档案是一种行之有效、贴近时代特点,符合我国教育发展方针的德育教育手段。对德育教育档案形式上的创新和内容上的优化是今后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版.
[2]郑英.《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6月版.
作者简介:贾永波,男(1981.8-),汉族,吉林舒兰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