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重提“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必然结果。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立德树人教育,这是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应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参观考察、调查访问、网络查找等多种方法发掘本地区的乡土历史材料,形成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历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乡土名人英雄和优秀传统文化等资源,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使历史课在落实立德树人上不至于成为空谈,这是那些空洞的、概念化的说教所无法达到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 乡土历史 ? 立德树人?
一、乡土历史的概念和作用
乡土历史是指家乡或故乡的历史,其范围是可大可小的。大而言之,是指本市、本省以至邻省的地区 。小而言之,可指本村(屯)、本乡(镇)、本县(区)的历史。
乡土历史是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恰当的引入乡土历史,不仅能拓展历史教学的空间,弥补部编教材之不足,使教材变得更加鲜活而丰满。况且乡土历史是中学生身边的历史,对他们来说更具体、更生动、更亲切,因而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使历史课在落实立德树人上不至于成为空谈,这是那些空洞的、概念化的说教所无法达到的。
二、发掘和利用乡土历史的依据和原则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境内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历史的综合。而现行部编历史教材,其着眼点是放在全国历史发展的总进程上的,不可能把每个地区的历史都详尽的囊括进去。因此,《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本标准设计的课程内容留有余地,以增强历史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一方面为教材编写留下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各地区进行乡土历史的教学提供便利,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这为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提供了依据。但也并非要每课必讲,每堂必说,更不能人为的为开发乡土历史而拓展历史课堂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以部编教材内容为主,乡土历史作为补充材料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要处理好部编教材与乡土历史的整合,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舍本求末,随意缩小全国性事件而夸大地区性事件的历史地位,把中国通史讲成乡土历史。
三?、发掘乡土历史资源的有效途径
1、查阅历史文献。了解地方历史的有关文献,是发掘乡土历史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师应当熟悉本地区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中所存的书籍报刊。可以先从地方的馆藏目录中,找出有关的方志,报刊、私人著述等书目,再根据需要进行阅读和整理。特别是地方志,因为地方志是一定地区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举凡一地的建置、沿革、疆域、山川、名胜、物产、户口、人物、民族、文化、教育、风俗等情况,都为其所包容。故司马光称其为“博物之书”,章学诚称其为“一方之全史”。
2、 调查访问。实地采访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的一个优良传统,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多处采用访问所得的“口碑”。教师应利用多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如深入群众调查、登门拜访、组织座谈会等等,向本地区一些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情者或目睹者进行调查。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历史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到学校周边、居住地周边进行实地探访调查,以获取第一手历史资料。访问时的录音和原始记录要及时整理成文,以便进一步核对和分析,归类备用。
三?、利用乡土历史进行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1、利用乡土历史中的爱国主义资源,激发情感,进行立德树人。
乡土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中学历史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入乡土历史中的爱国主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进行立德树人。如在讲部编历史教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课时,结合教材内容穿插讲述“榜罗镇会议”、“华家岭阻击战”等乡土历史,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这些叠印着红军长征足迹和洒满烈士鮮血的革命遗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爱国主义实效。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红军之所以战胜艰难险阻,走出绝境,创造人间奇迹靠的是什么?”学生讨论并交流,最后教师强调:靠的就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理想信念。这样的穿插讲述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有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树立起对家乡、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利用乡土历史中的名人英雄,树立榜样,进行立德树人。
乡土历史中的名人英雄有“熟、亲、近”的特点,更具有生命力和亲和力。如笔者所在的地区,涌现出了无数的才俊英雄,如: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明代工部尚书赵荣,开封府知府王瓒,清代“陇右真儒”李南晖,四川按察使牛树梅,乃至当代大陆首位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中科院院士姚檀栋等。他们或文学垂世,或政绩昭彰,或生死报国,或科研名世。这些载入史册的名字,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也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当代中国精神,是立德树人的鲜活榜样。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乡土名人英雄的事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立“乡贤文化长廊”,张贴这些乡土名人英雄的画像,名句名言,让学生在知识与道德的海洋中,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以熏陶,使这些乡土名人英雄,成为学生积极向上向善的精神动力。从而使学生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与家乡的建设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回报家乡、报效祖国、建设我们美好家园的热情。
总之,运用乡土历史于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去发现、去了解、去感悟家乡的人文地貌、物产风情、历史现实,并把这种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最终融入到血液中,成为永久的对家乡、对租国的深沉的情感,真正使历史课在落实立德树人上不至于成为空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通渭县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 通渭县志 [M]. 2008.7
[3] 于友西 . 中学历史教学法 北京 [M]. 高等教育出版,1988.12
[4] 苏霍姆林斯基 .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M]. 湖南教育出版,1984
[5] 孙雪峰,葛笑如 . 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研究述评 [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9)
[6] 夏金良 . 浅谈现阶段国内外立德树人教育现状[J].教育,2016(07)143—143
[7] 冯建军 . 立德树人的时代意义[J].江苏教育研究,2015(02)
[8] 郭宽军 . 浅谈初中历史立德树人教育的三个意识[J].《新课程.中旬》,2017(11)
苏金莲:
地址→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马头镇中心学校。电话:137370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