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素质呢?笔者从创新班级文化建设主体,创新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创新班级文化建设载体三方面展开论述,强调以人为本,以制度为纲,携手多方教育力量,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关键词:文化建设;创新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而一个班级的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同学的熏陶是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那么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创新班级文化,优化教育环境,全面提升班级管理效能呢?笔者结合多年实践,试从以下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创新班级文化建设主体。
班级文化建设应注重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让同学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对班级活动既不能简单包办,又不能放任不管,而应在具体工作中加强指导,引导同学围绕班级建设目标,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使同学从社会化的对象——客体的自我,转变为班级的主体——主体化的自我。
让每个同学成为班级的主人,就要求班级为不同个性的同学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让班级活动成为同学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让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在班级这个大坐标中定好位。作为班主任,应以同学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同学有机会发挥个性潜能,使班级建设的运作过程成为促进同学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教育过程。如鼓励同学参与班级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参与班级奋斗目标的规划,参与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给同学更多的自主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创新班级文化建设制度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文化活动的准则,更是维系班级活动正常开展的纽带。新时代的班级制度建设不仅要符合学校的整体设计,更应具有班级特色。班主任要将制度建设列为班级重点工作,整合学校、家长、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1、“人人责任制”: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把班级内的各种管理职能分解一个个独特的部门“学习互助部”、“文娱活动部”、“后勤保障部”……班级没有“闲人”和“客人”,大家都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呈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场景:地面上有纸,同学们会马上捡起来;午餐时,大家互相提醒不浪费一颗粮食;放学后,总会有人留到最后关锁门窗。
2、“干部轮换制”:班级不设固定班干部,由全体同学轮流担任。把班级分成四个小组,按照时间先后,由四个小组的同学轮流担任班干部,每个小组任期一个月,任期结束后进行总结评分,学期末评选“最佳干部”。
3、“小组值周制”:建立综合性五人小组。这些小组既是学习小组,又是卫生小组,文娱小组,同时还要担负起班级情况日报表分析,队内一周情况总结等工作。
4、“班级总结会”:每天一次,总结班级内涌现的好人好事,发现不足,并根据问题为下一步的班级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
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引领下,同学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动机被大大激发,班级管理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同学们也在班级中拥有了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从而健康成长。
三、创新班级文化建设载体。
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基本依托于校园、教室和师生,载体范围较小,可挖掘的潜力有限,拓展空间不大,难以适应当代同学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应努力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充分发挥文化育人、润物无声的影响,使班级成为学习成长的乐园,为培养同学实践能力提供渠道,为展现班级文化风采搭建平台。
(一)用集体塑造团队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在尊重同学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融入集体主义教育,用集体意识和集体规则塑造班级,用心理辅导和心理体验增强集体意识。
例如,班内有同学遭受校园欺凌时,班主任首先通过讲解、辨析,引导同学认识欺凌的危害性;其次通过分享、交流,使同学意识到欺凌会对所有人产生影响,不可以置身事外;最后通过角色扮演,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同学同情被欺凌的同学,自觉维护正义,从而创造了和谐、温暖的团队。
(二)用活动传承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可以融入各种活动中,加载传统文化的塑造功能。尤其是开展节日庆祝活动,能集中表达民族情感,营造祥和、团结、温馨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如“体育文化节”,让每一个同学参与全过程,让更多同学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享受健康、享受运动、享受快乐;“金秋合唱节”,引导同学主动传播“红色文化”,唱响“红色旋律”,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丰富校园生活;“经典诵读节”,培养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同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成长感恩节”,让同学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伙伴、感恩身边的一切,培养同学孝亲敬长的良好品质。
班级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同学的精心策划和深度参与,班级文化就在同学一次次的自主体验中形成、发展、沉淀。
(三)与家庭携手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学校要重视家校联动,广泛开展班级与家庭的互动活动,与家庭携手育人。
1、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发动家长广泛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如举行“家长护学岗”、“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同时鼓励家长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从而大大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
2、网络搭建交流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软件,建立家长群、班级网站,用QQ或微信及时反映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展示孩子独特的风采,鼓励家长参与讨论,沟通学校与家庭,实现真正的家校互动。
3、家长参与学校活动。邀请家长上课、观看同学表演、一起外出参观,家长可以通过制作美篇和微博对学校活动进行宣传,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
(四)用实践引领成长
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班级文化建设,能增进同学对公益慈善的认识,心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锻炼同学的意志品质,提升同学思想道德修养,最终实现班级和公益组织的双赢。
如开展“红色之旅”:引导同学寻访红色革命基地,常州文化名人,了解常州悠久灿烂的历史;“农事达人”:引导同学参加农业实践体验活动,感受劳动的价值;“明理达人”:引导同学开展进军营、福利院、孤儿院及环卫处的社会实践活动,懂得关爱、尊重他人;“社会达人”:引导同学走进医院、走进银行、走进报社,了解社会各机关的职责功能。
让同学在活动中亲自实践和体验,学会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活动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综上所述,创新班级文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同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唱出新时代最美的班级之歌。
参考文献:《今天,我们怎么做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