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家在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为推动经济稳步向前、促进民生就业而努力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而思政教育和技能教育是中职教育的根本,其中思政教育是学校完成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重要依托,班主任则是连接学校与学生的纽带,是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中的重要教育资源。本文运用SWOT分析中职班主任思政教育工作,通过多角度探讨分析,目的在于提高中职班主任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认知感和认同感,积极面对工作挑战,使之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人才。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思政教育工作;SWOT分析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新时代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指明了工作方向,已经成为思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在中职学校,班主任是学校思政教育队伍的骨干力量,是指导并参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实践者。这些情况意味着中职班主任的思政教育工作应随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改革,持续优化改进,如此才能真正地帮助中职学生在青年时期,在踏入社会之前“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以达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
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将中职班主任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逐项进行分析,找出班主任思政教育工作的特点。
1.实施中职班主任思政教育工作的SWOT分析
1.1优势(S)
1.1.1情感优势
中职教育阶段,班主任的选聘制度决定了在校期间,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是密切的,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班主任对学生的指导和陪伴。过程中,师生间的了解、信任程度是逐渐加深的,形成的师生情谊是稳固的、持久的,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情感的投入和融合起到增强教育说服力的正向效应,更容易达到情感共鸣的教育效果。
1.1.2阅历优势
中职学生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易表现为观点片面、思想迷茫、决定武断、行为冲动等特点,并且这种现象在与学生团体中显示为常态的、普遍的特征。而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往往因人生阅历的不同而产生认知差异,在处理问题时采用的方式也有区分。正是存在这种差距,班主任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可以抓住问题关键点,结合自身阅历,分析问题的主要矛盾,对问题提出实质性的处理建议,实现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成长。
1.2劣势(W)
1.2.1 难以兼顾每名学生
目前,中职学校的班级建立普遍为数十名学生配备一名班主任的工作模式,甚至不乏有一名班主任管理多个班级的现象。班主任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多数采用班会、主题活动、宿舍访谈等的集体形式,由此可见,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日常互动中普遍呈现为一对多交流的状态,难以在工作中真正做到面向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分解化教育。
1.2.2 教师考核制度
中职班主任除了承担班级管理工作以外,多数还身兼教学、科研、培训等工作任务,这些工作占据了班主任的大量时间。并且,面对这些工作任务,教师考核制度日渐更新完善,考核方法趋于量化评分,意味着教师工作越来越提倡时效、严格要求。这使得班主任们时常感叹时间不够用,分身乏术。一些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更是感到手忙脚乱。在这种情况下,易出现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缺乏激情,教育方法缺少时间研究,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教育内容枯燥乏味,以致思政教育停在表面或流于形式,出现教育效果不佳等不足。
1.3机会(O)
1.3.1 社会提高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党和国家坚持发展、优先发展、长期发展的重要方针政策。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显示了在学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要把思政教育工作办好的信心和决心。伴随着国家和社会提升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中职班主任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将得到学校的高度关注重视。今后,中职学校会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做出科学调整,建立健全激励奖励机制;改善班主任的工作环境,为班主任们增加提升工作能力、增强专业素质的学习机会。
1.3.2学生自身发展的切实需要
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在当下物质经济利益刺激下,在某些社会腐败现象滋生下,是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以致思想观念动摇的。学生是否会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艰苦朴素、奋发图强”的传统观念存在质疑;或者过分强调个人索取,忽视奉献社会、奉献家庭的利己主义;甚至是追求蝇头小利,追捧金钱至上的狭隘思想。无论是哪种性质,都不利于学生本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个人的自身发展,也有悖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因此,中职班主任日常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切实需要,通过知识的教育和正确舆论的传递,对学生正确观念形成与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唯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才能帮助和培养学生正确认清自己,合理地待人接物;认知社会和家庭,甘于并乐于奉献。
1.4.挑战(T)
1.4.1 复杂的生源类型
中职学校的招生面向社会,教育资源服务社会,这使得招收的学生来源广泛而复杂,学生类型繁多:从学段上,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有就读高中后转学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甚至有外出务工后再重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等。从地域上,有家庭背景殷实的城镇学生;有来自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学生;也有自外省随父母务工搬迁入学的学生。
复杂的生源类型,一方面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精神风貌和集体表现,难以管理;第二方面,意味着学生之间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程度参差不齐,需要调和;第三方面,生源地域不同,易引起学生间内部摩擦,需要调解。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往往会放大了问题效应,加大了中职班主任在开展思政教育时的工作难度,在工作方式和工作技巧上迎来较大的挑战。
1.4.2 预期与现实的落差
部分中职学生因为自身学习基础较差以致中考失利,进入中职学校后愈加思想迷茫,对未来不确定,出现自暴自弃,无心向学的情况;部分中职学生在青春期阶段,过分追求个人意识,淡漠集体观念,出现个性张扬、我行我素的现象;还有部分中职学生虽然立志向学,但因自我约束能力欠缺或较弱,易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松懈势头。
面对以上的学生情况,许多的中职班主任虽然一心一意为了学生成长,在思政教育方面下了苦功,但还是会经常出现教育成效不如预期设想的情形。预期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是一种付出与收获不对等的表现,尤其是落差较大的时候,容易对班主任们造成心理困扰,带来负面情绪,甚至是打击工作自信心。因而,如何在心理上调节与适应预期与现实间的落差是中职班主任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又一项挑战。
2.总结
新形势的教育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更是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人生志向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长久深远的影响。思政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中职班主任必须研究的工作课题和任务。现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中职班主任队伍一定会勇立潮头、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承担起育人责任,发挥育人优势,培育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田笛.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班主任制度创新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4):78-79.
[2]贝自燕.实施“辅导员——导师制”的SWOT分析[J].管理观察,2018(15):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