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一个不具有自信的人,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很容易会产生问题。并且,对于一个不自信的人来说,当其在接触到一个任务时,会下意识认为自己完不成,甚至会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当前,随着教育改革任务的不断深入,我国推行了随班就读的教育政策。而由于普通儿童的对比,会让特殊儿童产生较强的自我否定意识。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有效培养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自信心展开分析。
关键字: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自信心培养
首先,随班就读教学政策所针对的群体为一些智力以及能力相对较为低下的特殊学生群体。由于智力以及能力不足,特殊儿童通常会面临较多窘境。比如,周围环境的鄙视或者其他同学看热闹的眼神等等。在这些不友好的环境中,特殊儿童的自信心会逐渐消逝,甚至会形成较为浓烈的自卑感,而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自然无法形成有益影响。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发挥教师的爱心
对于教师来说,社会上一直有一种很“贴切”的形容: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最卖白菜的钱[1]。衡量一名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比如学生的成绩、学生的个人素养以及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等等。虽然这些标准并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评判主体,那就是学生。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在核心性位置上,予以学生真正的关心以及爱护,与学生构成和谐的关系,以此获取学生的信任,强化学生的自信。
在随班跟读活动中,特殊学生往往会具备较强的自卑心理,并且敏感性极强。对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所抛出的眼光以及所使用的语气,他们往往会进行过深的解读,从而在自己身上施加更多的压力。所以,为了消除特殊儿童的心理压力,对他们的成长环境进行适当的优化,教师就需要做好相对应的辅助工作,予以其更多的关心以及爱护。
比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多地与特殊儿童进行沟通,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习惯以及喜好,让他们能够意识到教师的尊重以及重视,从而能够将自己与其他同学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保持正常的心理;其次,在课堂上,由于特殊儿童大多存在智力问题,所以针对于同一知识点,他们学起来会相对较慢。此时教师应保持自身的耐心,贯彻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教育的原则,为其提供一些较为简单的教学任务,使之既能够有课堂参与感,也不会形成过高的学习压力。
(二)创建和谐的环境
儿童大多年龄相对较低,在与其他人进行沟通时,经常会忽视别人的感受,只注重自己的表达。站在客观程度上来说,很多儿童本质并不坏,他们只是因为自身缺乏考虑思维以及共情能力,所以很容易就会“出口伤人”。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普通同学所讲出的“玩笑话”很容易就会成为穿透自己心脏的利剑。
所以,在日常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注意与特殊儿童进行沟通,同时也应注意与班级中的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使之能够平等地看待这些同学,并能够予以他们尊重以及帮助。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鼓励家长能够在业余时间与自己的孩子聊天,详细地为他们讲解特殊儿童的事情,促使孩子明白“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价值,使之能够了解“尊重别人”的意义。
这样一来,班级中的学生能够在教师以及家长的带领下,逐渐对特殊同学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并能够主动营造和谐的氛围,与特殊同学一同成长。
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全班学生一同保护本班的特殊学生,禁止本班学生或其他班的学生欺凌该生,给予他的这种特殊照顾,可以带给他很大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三)落实成功教育
俗话说,事非经过不知难。但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恰恰相反。
由于很多特殊儿童对自身都会存在较强的质疑心理,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智力不足,无法很好的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所以会形成较高的自卑意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贯彻成功教育原则。换句话说,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相对较为简单的任务,让特殊儿童能够意识到自身与其他同学之间并没有过高的差异,他们也是可以获取成功的,在一次次成功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但在这一阶段,教师也应注意,所设计的教学任务不宜过于简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让特殊儿童意识到教师故意放低了对自己的标准,从而成功的喜悦便不再热烈,自身的自信心发展也会受到阻碍[2]。
(四)挖掘“闪光点”
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同时给你打开一扇窗。”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与各任课老师多交流沟通,尝试发现特殊学生是否存在“闪光点”并进行挖掘。很多特殊学生虽然在文化成绩上落后于他人,但是在体美劳上却有惊人之处。比如曾就读于我校的X同学,智力水平相当于3岁儿童,但体育老师发现该生体育活动能力好,于是进行特殊训练。最后,该生在体育相关赛事中,取得荣誉,为校争光。
二、构建自主的评价机制
(一)给予学生信任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很多教师也会给予特殊儿童一定的关心以及爱护。但很多情况下,特殊儿童仍旧没有形成较强的自信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所给予的关心“过度”了。比如,教师会对特殊儿童形成全面的照顾,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都会予以其充足的帮助,甚至特殊儿童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做。这样一来,特殊儿童在班级中,仍旧会处于一个“特殊”的环境。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老师是不是把我看成了一个“废人”?
所以,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当教师在面对随班跟读的“特殊儿童”时,应学会“信任”,学会“放手”。
比如,针对于班级中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动,例如扫地、分发作业本以及分食物等,教师可以大胆地交给特殊儿童,鼓励他们参与到班级活动中,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中,也是可以为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使之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以及意义,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引导学生评价
在教育工作中,定期组织特殊儿童开展自我评价活动,帮助其进行有效的自我心理建构,是提高其自信心的重要举措。
例如,在每周固定时间,教师都可以组织班级中的学生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鼓励班级中的普通学生对特殊儿童进行评价。例如,这些同学是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是否成功的完成了某些任务等等。让特殊儿童能够感受到班级其他同学的重视以及信任,从而有效加强个人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特殊儿童大胆的讲述自己在这一阶段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困惑,然后鼓励其他同学对其予以帮助,共同设想解决策略,以此有效缓解特殊儿童的学习压力以及学习困难,也能够增强班级的团结能力,推动学生共同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人来说,自信是支撑其前进的主要动力,是其提高自己、强大自己的主要支撑。对于本身存在能力缺失的特殊儿童来说,自信心更加重要。在随班就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其构建完整的评价机制,注重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以此打开特殊儿童的心门,使之能够主动地接纳自己,能够正确地看待自身,从而形成自信心,在自己的世界中升起蓬勃的太阳。
参考文献:
[1]潘婷.浅析随班就读智障儿童自信心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39+46.
[2]俞雅芬.随班就读智残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