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3”免费职业教育学生的入班,使班级学生更加多元化,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加剧,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分层教学法克服了“9+3”班级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充足发展,对“9+3”班级的计算机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9+3” 分层教学 全体学生 发展
一、引言
计算机课程是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它具有很强操作性,要求学生有较多的经验积累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发展不均衡,特别是有“9+3”藏区学生入读的班级,学生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差异大,让计算机教学工作面临更为复杂的新问题。本学期,我在所任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引入分层教学法,效果较好,现浅谈如下。
二、分层教学法的解读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将不同的学生分成若干层次,针对各层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其目的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使学生从各自的基础出发,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进行有效成功的学习,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三、“9+3”班级计算机知识学情分析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原班同学人数占64%,“9+3”同学人数占36%。在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上,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计算机已有相当的基础,而大多数“9+3”藏区的学生,电脑这种新生事物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经学期初摸底发现,在原班学生中,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占15%,从未碰过计算机的占10%,在“9+3”同学中,计算机基础普遍偏低,从未碰过计算机的高达90%。在这种具体情况之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如果仍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就无法适应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性,也使藏区学生的求知热情受到极大重创,让我们的“9+3”免费职业教育的效果受到损害。因此,从“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观点出发,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和必要性。
四、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几点: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②分层次 ③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在本期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我在如下四个方面对“9+3”班级进行分层教学:
1.学生分层
⑴分层。分层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我们首先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层。在新学期的开始,我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测试,主要了解他们计算机的学习态度、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根据他们的测验表现,将差异较小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层次,便得到A、B、C三个层次的学生:A层的学生为创新层,他们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对电脑很感兴趣,学习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B层学生为提高层,电脑基础和理解接受能力一般,能够基本掌握老师所讲授知识,但缺乏应用;C层学生为基础层,电脑基础差,学习能力稍弱,不能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基本任务。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调整,鼓励学生逐层递进,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⑵分组。学生分层之后,就可以按照实际需求为他们进行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即每组学生为同一层次,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借以激励学生向高层次递进。异质分组即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均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同组异质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思想交锋与互相帮助。
2、备课分层
⑴教学目标分层。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制定适合高、中、低三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低层次的学生重在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操作技能,在应用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中层次的学生则以“扶”为主,“扶”中有“放”, 要求在能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能够独立思考,进行进一步的自学和探究,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层次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不仅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进一步拓展思维,综合地使用相关知识,进行实践整合应用。在教学目标设计时,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上,而要让学生需“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⑵教学内容分层
结合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分层。教师要预先设计出激发各层次学生求知欲的方案,如新知识导入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课堂提问等要以中等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不能挫伤差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激发优生的求知欲。
3、授课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教师的教只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过程中,应同时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课堂中要注意调动各个层次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让学生全员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有所得。课堂进度应兼顾到“9+3”学生的文化差异和学习基础,C层同学不懂的问题浅讲多练,一些深难的问题,可以让A层学生练习阶段拓展讨论。要保证A层在听课时不等待,“吃的饱”,C层掌握必要的基础,“吃得了”。
4、作业分层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本学期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不考虑学生的差异而给所有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的做法,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了每一模块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完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综合性任务,并根据相应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巧妙的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在“任务”设计和编排时,从“难度”和“数量”两方面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不同层次的任务,使之能调动A层学生的学习兴趣,B层学生能勇于思考和实践,C层学生不产生畏难情绪,保持学习积极性。鼓励C级学生,有余力可做一些B级作业,也鼓励级学生,有余力做一些A级作业。对C级作业,力争做到当天批改,学生当天订正,让学生能够及时卸下“包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次教学的重要环节。分层次教学是使所有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学、有所得,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但一个班级内学生的差异始终是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在评价中也应进行分层,对C层学生侧重表扬,B层学生侧重鼓励,A层学生侧重鞭策其发展,让每位学生都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六、结束语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克服了“9+3”班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针对性的教育和提高,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9+3”班级计算机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胡立源.高职计算机基础实施弹性分层教学的探索 中国成人教育,2008 [2] 王艳娜.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的探讨 计算机教育2008
[3] 周小山.严先元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