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核心素养的诗词教学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6期   作者:雷艳芳
[导读] 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具有明显的人文特征,
        摘要: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具有明显的人文特征,通过教学引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初中,教师从理解、运用、思维、审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诗词的文本为切入口展开有效教学,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过程中体会诗词的人文性和蕴含的情感。
关键词:诗词教学;语文;核心素养。
        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虽高度凝练,只有寥寥数字,却道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或超凡脱俗、或淡雅、或忧国忧民。诗词是一个典故、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有时停留在文字表面,对其所蕴含的诗情画意体会不足,这实则反映出学生对诗词这类文字的识别能力和鉴赏能力欠缺。在提倡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当下,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力是教师教学诗词需要突破的重难点。
        一、读懂文字所蕴含的深意
        诗词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诗词是一段历史,是一个典故,是一位英雄、是一本厚重的书,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怡人的山水田园。通过诗词,我们穿越千年,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朗诵是学习诗词的一种比较简单的办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并不是指简单反复的读就能自然而然的深入了解其内涵,而是通过这种反复读,进行有思考的读的方式达到精读的程度,实现在读的过程中与诗词的作者处于同一交流平台,进行平等的对话,产生心灵碰撞的火花,让思如泉涌。为此,老师在诗词的教学中,将引导学生对诗词文本的读作为学习诗词的基础。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豪迈感染了无数的爱国志士,一片丹心不惧生死。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一首题画诗、咏物诗,诗中一开始就用“咬定”这一拟人手法,传递出竹子的神韵,“任尔”表现了竹子面对困难挑战时的执着而又顽强的品质。同时也隐喻像竹子一样的人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放弃,让我们感受到面对困难挫折时的坚韧不拔,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铮铮铁骨和饱含的爱国情怀。我们不能停留在诗词的字面意义去理解它的内涵,而是以读的方式透过文字,将其放在他所属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去琢磨思考。
        二、品味诗词语言
        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四个维度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概括与分解。语文课程的共性要求在诗词的教学中都能得到体现,尤其是语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具体要求。四个维度中的语言能力是最为基础的维度,决定着语文教学中思维、审美和文化核心素养的培养质量和水平,是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工具。
        初中学生学习简单的诗词问题不大,但在诗词学习中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则是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的。教师要教授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基于语言意义进行文体意识的架构。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形式,“唐诗宋词”是最高成就代表。诗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高度凝练的语言、饱含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思维想象表达某种社会现象、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具有高度概括性、丰富的思想情感、万千的想象力和富有语言的音乐美。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按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四种;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诗按题材主要可以分为送别诗、怀古诗、战争诗、思乡诗、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诗。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类。婉约派侧重儿女情长,豪放派有着广阔的创作视野,作品气势恢宏,以诗文的手法抒情达意,不局限于音律。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在语言的比较中辨别属于哪一类诗词,通过具体的诗词讲授他们的风格、韵律特征。以五代李煜的作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例,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沦为阶下囚,通过词表达了“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作者在语言表达时值得认真品味,先关注词的标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字面上提及自然之物,怎么不用语言直接表达思与恨呢,而是借物言问,这样的囚禁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结束。通过研读,进一步引导学生文本语言的深入剖析,得出自己的感悟:“往事知多少”道出了这位昔日君王的懊悔之意。当自己是一位受人敬仰的最高权力者时是如何治国理政的?纵情于声色之中,置朝政于不顾,对谏臣进行杀害。“故国不堪回首”,可却不是作者不想不愿回首就能不回首的,在“小楼昨夜又东风”后,李煜又苟活了一年。面对“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物还是原来的物,主人却早已易主,这又不能不让人“回首”。花开花落有轮回,而南唐的一切都不复存在,故国家园已经易主,处于囚禁中的自己一无所有,任人欺凌,万般愁绪上心头,悲苦不已。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这位昔日君王或许会以别样的形象出现在史书记载中。寥寥数言却将作者的这种哀怨、这种愁绪、这种懊悔的复杂情感表露得淋漓尽致。基于语言内涵的思维碰撞后,学生对语言的逻辑、语言体现的细节美、营造的意境等都有了真切的感受,实现诗词的审美目的。
        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诗词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字的包罗万象时,还承载着各种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进行着思想的进化与洗礼。教师在诗词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进行换位思考,处于当时当地遇到相同的情况怎么办?实现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诗词的鉴赏教学就更加深刻了。
        曹操的《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读到这段文字时,学生会“酒”文化产生兴趣,会对“去日苦多”产生疑问。酒在魏晋时期是诗人们的喜好,酒出现在愉悦、忧伤、感慨等不同的心境场合,学生不能以此为样例,让处于青春发育期的自己标榜成文人墨客而沾染饮酒的习惯。对诗人为何会产生“去日苦多”的感慨,结合诗人所处的乱世,亲眼目睹百姓生活的颠沛流离,心忧家国社稷进行分析,再从古代回到现实世界,展望当今世界格局,对比我国和其他各国的发展现状,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曹操对人才求贤若渴,期望借助天下英才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安定天下。故而借用恋人之间的思念,表述自己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是向人才发出了自己的求贤令,具有感人的力量和较强的号召力。以文学的力量传递出政治性和艺术性。也让人们感受到曹操的担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青年一代将社会责任担当肩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充分挖掘诗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人对自然的思考与敬畏,对生死的探讨,对“出世”与“入世”的辩论,对人三观的影响等,从语言文字的表面理解到深入时代背景的思考过程,利用诗词中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教育,这样的学习才更有高度和深度,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师在诗词的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将诗词中所有的文化内涵都能一一进行剖析,而是在里面选取最为典型的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欣赏能力和水平。围绕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行诗词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启发他们主动探索与思考,诗词教学的才能较好呈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米雪.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4):102+104.
[2]刘保梅.想象力: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词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9(34):31-32.
[3]刘晨锋.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4-5.
[4]王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新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9(18):71-72.
[5]吴晓艳.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视阈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以《山居秋暝》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19,38(09):25-28.
[6]地址: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珠泉东路61号老财政局宿舍小区10栋601  收件人雷艳芳  邮政编码:139757885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