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一建议非常明确地指出语文整合教学的必要性,并明确了整合教学的思路和方向。本文结合平日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实施整合教学的意义作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整合 意义
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创造性的学科,通过教学策略、课堂形式的改进去训练学生的思维之外,教学资源的巧妙整合同样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本文将以苏轼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整合教学为例来论述。
一、整合课程资源,促进学习效率提升
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科书的创造性使用,通过整合教师对教学内容作适当取舍,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苏轼的作品学生已接触过不少,但对苏轼其人、其思想、其作品风格等还未能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是部编语文新教材九下的一篇,是苏轼豪放词的典型代表作,也是进一步理解苏轼生平和思想的优秀材料。《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是九下课外补充古诗之一,相比《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迈狂放,此诗则更多了一份旷达洒脱。
将这两首诗作整合教学,既整合了教学内容,又压缩了教学时间,实现了课内精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既能加深学生对苏轼其人其诗的理解感悟,又能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还能在整合中比较异同,提高学习效率。
二、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多维学习能力
(一)教学目标整合,调动求知兴趣
在课堂上如何巧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很关键。通过反复的品读、比较,寻找合适的整合点,最终我确定了两首词作的教学目标:
1.通过抓关键字的方式,体会词人细腻的情感。
2.理解苏轼豪放的词风和儒、道、佛交织的思想境界。
3.掌握以关键词句解读和知人论世的方式解读诗词的方法。
4.在背诵两首词的基础上,读写结合,尝试仿写不同的词牌。
以上教学目标中,既有诗词解读方法的指导,有对词作情感的解读,又有结合苏轼思想去总结其词风,还有读写结合加深对不同词牌和词人的理解。通过整合,学生从单纯的“文本词作”走向更真实灵动的“人本诗歌”,架构起作品、作家、诗词解读、时代特色等知识体系。当诗词的学习不再是晦涩的陈词滥调,学生探究兴趣自然会被积极调动起来。
(二)教学方法整合,掌握鉴赏法宝
语文整合教学课堂里,针对多样教学资源,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桥梁,帮助其概括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理解、思考。
两首词的情感如何巧妙把握?课堂中,我以“一词一世界,一字一人生”引导学生在每首词中选取一个字来分析苏轼的情感世界和人生际遇。《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学生普遍抓住“狂”字,解读苏轼言语之狂、内心之轻狂、不服老的英雄豪气、欲得重用的志向、报国的情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多数学生以“任”字感受苏轼的人生理想和随遇而安、乐观旷达、坚守自我、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我继而引领学生进一步总结学习方法,即抓住“词眼”,解读“词心”。
此外,我适时提供链接资料辅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课堂中,学生找到两首词的“词眼”后,我又设计了“读词,品形象”的活动。
我提问“如果让你从“狂”、“任”两个字中,选出一个字来概括苏轼在密州和黄州期间的形象特点,你会选哪一个字?”生答选“任”字,《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才38岁却“鬓微霜”,“又何妨”他却一点都不在乎,你看他多任性!我适时出示链接材料:
学生通过链接材料领悟到苏轼在多次被贬的人生困境中,一直保持着乐观洒脱的心态,这是他消解世俗挫折的最有利武器。
教师适时提供的链接材料助力学生全面地体会苏轼远大抱负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更能领悟到“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法宝。
(三)教学素材整合,培养高阶思维
两首词通过整合把新的课程学习内容与已学知识、时代背景、课外知识等整合,在比较与联系中创造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使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得到培养,同时提升学生比较、归纳、迁移等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对两首词的情感有了直接领悟。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你是否能借助两首词的情感表达方式,总结苏轼词的特点?学生通过“抓关键字体会感情”和“读词,品形象”的活动环节,感受到苏轼的豪迈与洒脱是互相交织的,两首词相互印证。
当对两首词作解读得如清水般透彻时,学生很自然地对苏轼的思想提出了疑问:“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的是积极想作为的思想,而“一蓑烟雨任平生”不随物悲喜的超然思想,岂不矛盾?我抓住这一契机,提供资料链接:
借助材料学生能解开苏词中的矛盾了,苏轼既重视道家思维中洒脱超然,又坚持儒家出仕的思想,并把道家随性洒脱的自我调节运用到了仕途和生活中之上,让自己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通过这两首词的整合教学,学生不仅能体会到词中所蕴含的交织的情感,更能领会到这种交织情感背后儒道思想交融的精神境界。
(四)巧妙读写结合,锻炼写作能力
古诗词教学中,如果说“读”是主线,“悟”是主旨,那么“写”就是二者之间的桥梁。我在两首词的整合教学中还安排了一个填词环节,通过介绍两首词的词牌入手,让学生感受不同词牌的格式和韵律之美,当我表示“如果你借用了词牌名,你也能写出美妙的词作来,想不想试试?”学生纷纷踊跃尝试,佳作迭出。
江城子·夏夜
徐嘉柯
月枝头长夜幽幽,飞鸟过,留云中。繁星闪烁,明灭间彩火。绿树红花缀黑空,似抬头,谈长虹。
树荫下人儿长坐,摇薄扇,笑容绽。谈笑声声,漫横穿长空。孩童玩闹于树丛,喜今夜,盼明夜。
定风波·战疫
何佳莹
庚子瘟疫遍九州,千街万巷空无影。举国努力仍无法,迷茫,人坐家中心煎熬。
白衣天使战沙场,感动,四海八荒齐救援。全民奋勇迎难上,同心,一身只许国与家。
此次诗词与写作教学的巧妙结合,我惊喜地看到学生收获的新奇和尝试挑战后的满足,他们不是没有“诗心”,而是缺少了被触发的契机。教师适时点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能起到以写促读,加深感悟的作用,教学效果是一举多得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学生的习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总之,整合思维是一种能够让教学更加系统化的重要思维方法,对于系统庞大的古诗词教学尤其适用。在整合思维的指导下的古诗词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剖析教材,训练语文能力,提升高阶思维,更好地开展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 徐亚雄.自能课堂中古诗词整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以李白《行路难》为例[J].湖南教育,2018(10B):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