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几年我在工作之中及工作之余常常在观察思考一个问题——缺少爱的孩子,无论老师花了多大时间和功夫时间在学生身上,可学生们的成绩、思想却不见长,反而与老师的意愿背道而驰;而沐浴在爱的阳光下的孩子,爱能让他们产生感激之心,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词】母爱 师爱 大爱
我女儿小学阶段深深感受到语文老师对她特别的爱,所以上课她就特别认真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作业更是做得一丝不苟。回家不用提醒首先完成语文家庭作业,对语文书是爱不释手,成天对我说她的语文老师有多么多么的好,许多许多的同学都喜欢她们的语文老师,故她们的语文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我深刻体会到,学生会因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一位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教学的效果就会十分明显。由此,我深深认识到:作为老师就是要让你的学生感觉你对他们浓浓的爱。以下是我多年教育教学中的一则小故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爱、师爱、大爱的无穷力量。
我班一位女生刘诗琪在班上年龄偏小,一年级上册上课总是睁大圆圆的双眼专注地听课,小手听话地放在课桌上,十分机灵乖巧,特逗人喜爱。她的作业每次都是笑脸,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在期末测试中各科成绩都是优。
一年级下册刚刚开学的前几周,这孩子依然像以前那样认真学习。可是在不久后的时间里,她上课老是分心,课堂上的知识怎么也吸引不了她,眼睛看着我时也没了以前的自信阳光,甚至还躲躲闪闪,不敢正视我的双眼,上课不时的走神开小差。数学老师也反映这孩子的变化,我和数学老师不断地琢磨和观察,也没找到个中原因。
在多次的语文家庭作业中,交上来的作业始终要差一个本子。我想孩子总是孩子,总是会不时的犯错,就给她们改正的机会吧。于是在以后的几天放学时,我不断善意的提醒孩子回家认真完成好家庭作业,第二天就要交上来检查。可这个不交作业的同学仍然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没有按时交本子。一天上午上自习课时,我决定理出这个没做作业的学生。首先我在班上请今天没有交家庭作业的同学站起来,我连续说了三遍,可班上没人站起来。当时的情况把我自己都弄不明白了,难道是我没数清作业本的个数?于是我挺纳闷的再次又认真数本子的个数,结果就是差一个。然后我就叫全班同学站起来,拿着家庭作业本念一个坐下一个,结果到最后班上全部同学都坐下了,没一个站着。我还是耐着性子说只要你认识到自己错了,站起来改正了,以后按时完成作业,你在老师和同学眼中还是好孩子。但是这个没交作业的同学也没站起来。
最后我只好再次抱着家庭作业本叫一个上来一个,拿着自己的家庭作业本站在讲台上,这时班上只剩下不多的同学还坐在位置上时,我发现刘诗琪坐在位置上有点不自然,但是我一点也不敢怀疑是她,她是那么听话乖巧的孩子,况且学习积极性也特高的一个女孩子啊!在座位上坐着的孩子越来越少的时候,这时她满脸通红,全身不自在地在座位上动过去动过来的,一副坐卧不安的样子。到最后全班同学都拿着自己的家庭作业本站在讲台上后,只剩下她一人坐在位置上时,一切都真相大白。理了这足足一节课时间的作业,我很生气地叫她上来。我终于知道她已数次没完成家庭作业,于是我狠狠地批评教育她一顿。在那以后,这孩子的上课情况不见明显好转,虽然家庭作业要按时完成,但质量却没以前的高。负责来接送的爷爷奶奶也时不时地反映这孩子在家爱耍脾气,经常哭闹,学习一点也不主动。
看着孩子的变化,我内心也十分焦急。一天中午午休,我请这孩子进办公室,轻言细语地给她交流。首先肯定她的优点长处,在老师眼中她是乖孩子,老师很爱她。接着问她近段时间有没有遇到什么难处,需要老师帮助解决。好话说了一大箩筐,可这孩子还是一语不发地低着头,一副心事重重的难受样。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么小的孩子不知背负着什么与她年龄不符的心理负担。最后我把她拉在自己身边,拍着她弱小的肩膀说:“你心里有什么委屈,你就给老师说说吧!乖乖。”这时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说:“妈妈不要我了……”。我顺势让她倒在我怀里伤伤心心地大哭了一场。看着这孩子难受又无助的样子,我知道孩子对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她妈妈的依赖,这时才知孩子的妈妈与她爸爸之间闹不愉快,她妈妈已回娘家几个月啦!于是我这样教育引导孩子:“你爱你自己的妈妈吗?如果你妈妈知道你现在学习不认真,她高兴吗?如果你妈妈知道你现在这么不开心,她过得好吗?…….”孩子连连回答“不”,最后我告诉她要好好学习,像以前一样高兴快乐地学习生活,妈妈才会过得高兴过得好。从那以后,孩子变了,又变回了以前课堂上积极上进,课下作业认真完成,课后活泼开朗的样子。另外我还间接地利用一次学校的大型集会,给她家里有权威的奶奶说了这一细节,把这孩子对妈妈的依赖,以及她爸妈之间的不愉快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告诉了她奶奶,并向她奶奶讲明来自父母的爱,可激发孩子学习生活的无穷动力的道理。
现在这孩子的妈妈又回到了她的身边,一家人快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孩子又回到以前快乐乖巧、积极上进的自己啦。出于真诚,发自内心的爱就是学生进步的无穷动力。
摘要
1、《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2、《人民教育》 2017年第三期
3、《小学语文教师》 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