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儿童快乐阅读与家庭教育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6期   作者:陈骥
[导读] 课外阅读在一个家庭的教育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摘要】课外阅读在一个家庭的教育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是可以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二是有助于孩子积累语言;三是有助于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四是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技能;五是可以使孩子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六是增强对其他学科的理解。
        【关键词】小孩子;快乐阅读;自主;娱乐;水平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可见,课外阅读在一个家庭的教育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是可以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二是有助于孩子积累语言;三是有助于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四是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技能;五是可以使孩子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六是增强对其他学科的理解。
        可是,许多家长给孩子阅读却披上“神圣化”、“庄严化”、“急功近利化”的外衣,淡漠“娱乐”二字,甚而忌讳不谈。因为他们担惊受怕孩子在“娱乐”性的读书中分散精力,影响学习成绩,在他们心目中,只要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就是一个乖孩子,有出息的孩子,所以,家长很少为孩子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籍,更不屑说督促孩子博览群书,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的氛围了;有的家长甚而将阅读课外书视为“杂书”、“闲书”,不务正业,打入“冷宫”,从而导致自己的孩子几乎孤陋寡闻,难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写作难免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虽然部分家长注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他们只是将课外阅读囿于“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写作水平”上,阅读涉及的范围狭小,片面认为阅读课外书,只是将孩子囿于读一些优秀作文选上,急功近利,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普读物等书籍上。甚至将课外阅读定格为一种机械的模式,不外乎:摘抄名言警句、制作读书卡片、撰写心得体会,孩子只好背着“包袱”为完成任务而“苦读书”,这种有悖于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阅读”难免使孩子感到“枯燥乏味”。要知课外阅读是一种独立、自主,受主体意识驱使(阅读欲望的冲动),无目标(不是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心智活动,是一种“娱乐”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娱乐”,“兴趣”是孩子课外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只有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获取生活的信息,满足个人情趣,读书的心得才能在熏陶渐染中慢慢“渗透”、“感悟”,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也会在循序渐进中长进。那种急功近利,为孩子学习成绩的直线上升而阅读的“阅读”,只能使孩子“疾首”,“乏味”。
        分析上述原因:一是应试教育挤占了阅读时间,考试题目机械单纯,只需要求孩子记住名家的代表作,文中主人公。二是目前各级语文考试文学部分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三是家长的狭隘观念逼仄了课外阅读的空间。四是快餐文化淡漠了课外阅读的深度;五是风起云涌的电脑,英特网,音像等传媒,使许多孩子沉溺在肥皂剧,卡通漫画,电脑游戏之中,无暇关顾中外名著。
        如何提高儿童快乐阅读能力呢?
        一、要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
        小孩子读课外阅读有好奇心,但很难做到专心、持久阅读,注意力又不集中,一旦有外界干扰和更吸引的事,往往会转移读书的目标,又容易疲劳,所以选择他们爱看的书;爱读的刊物随他们的爱好去读,不要过度要求孩子,不要一定强求孩子把一本书阅读结束,将孩子局限死,让孩子以为阅读没有一点愉悦感,从而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对课外阅读有畏惧心理。
        二、不要对孩子的阅读管得太死
        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应由孩子自己决定,家长不该限得太死。只要内容上不是鼓吹暴力,淫秽,反动的,孩子都可以读。家长的指导作用应体现在“导”上,而不是“禁”上,要引导孩子按照个人的需求,自主挑选精品,摒弃糟粕,一味的禁毒,以防受害中毒,不是上策。因为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性是他们的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只要他们愿意把那一本捧在手里津津有味读,就是阅读。
        三、提供轻松自如的阅读兴趣。


        提供轻松自如的阅读兴趣,不仅关系到孩子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某些潜在能力的发展,是成才的起点和一生事业的出发点。因为孩子的学习动机通常都是受到某种激励而产生的,而各种有意识的学习行为都具有一定目的,这种目的行为总又离不开满足其需求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需求是产生激励的内部因素。因而,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又引导孩子内心激奋,导致孩子从事满足要求的学习行动,从而缓和激奋的心理。
        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五岁左右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阅读启蒙敏感期;七岁左
右孩子进入大量识字阶;十岁孩子进入自由流畅阅读阶段,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孩子进入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黄金阅读期,如果错过这一黄金阅读期,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因此,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掌握高效阅读方法,就会为他今后的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要明确认识到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阅读黄金期,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不但充实自己,而且培养了孩子阅读兴趣,让孩子终生受益。
五、可以允许孩子“不求甚解”读书。
        晋代诗人陶渊明曾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道出了读书的真谛和奥秘,其意在于要我们读书须明其大意,不在一字一词上搞微言大义,不必刻意追求书本上的主旨内涵或写作方法、手法之类的技术层面的知识。只要把书读进去,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经典名著,是不可能的。有的书需得几遍读,才能明白作者写作意图。所以,家长不必固执要求孩子每读一本书,一定要懂得其中意思。  
        在这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读书成功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后来验证,诸葛亮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再阅读会了解其中的意思的。
        经验证明,许多书阅读一遍两遍是不会懂得的,阅读三、四遍会自然懂得其中的意思的;有的书读了前面有许多处看不懂,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今天看不懂,过些日子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书中意思。因此可以可以允许孩子“不求甚解”读书。
       
六、加强课外阅读的评价。
         孩子在通过艰苦的学习劳动之后,总想早一点知道其学习结果如何,还特别希望得到家长的评价。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又是一个长期的,伴有反复性艰巨的过程。它需要坚定的毅力,需要适当的点拨指导,才能养成习惯。家长做好对孩子的阅读评价,就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兴趣。
        在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教育哲学的核心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欧洲大陆的教育思想。他提出让孩子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成为世界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对孩子课外阅读的评价,就是对孩子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最好应证。
        家长只有通过加强孩子课外阅读的评价,才能有效掌握孩子的阅读情况,把握孩子的正确方向,在各种评价形式的作用下才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鉴赏水平,从而提高孩子的认识水平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魏敏《让阅读浸满花香--浅谈小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5,(36)
        [2]王玉春《对小孩子阅读兴趣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
        [3]董静华《浅谈小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4)
       
        样刊邮寄详细通信地址:甘肃省庄浪县南湖镇。邮编:744600
        手机号:15293695125
        收件人:陈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