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立初中生的“反脆弱”机制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6期   作者:宁雪芹
[导读] 现代初中生心理脆弱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初中生心理的“脆弱性”反映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内容摘要】现代初中生心理脆弱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初中生心理的“脆弱性”反映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初中生心理脆弱而导致的各种过激行为和产生的严重后果时有发生,我们在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花季凋零而扼腕叹息的同时,我们都不得不重视这样的问题:是什么造成了初中生的心理脆弱?我们作为教育者又应该如何预防?如何以一套行之有效的反脆弱机制让初中生摆脱心理脆弱?本文试图从初中生心理脆弱的原因入手,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家庭情况,通过学校和家庭共同引导,启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锻炼,加强心理承受能力,摆脱心理脆弱。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脆弱  原因  反脆弱机制
       
一、什么是心理脆弱
        心理脆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不能承受挫折或者面对很小的挫折都会表现出一些很极端的行为的人的心理。
       
二、初中生心理脆弱的原因
1、初中生处于生理与心理迅速发育期,情绪不稳定,认知水平较低。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早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逐步趋向成熟,随着生活实践内容的逐渐丰富,社会交往内容日渐增加,学习内容日益复杂、系统与完整,孩子们逐渐有了全新的思考方式,他们不只是像小学生那样简单地接受事实性信息,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迅速发展,对事物开始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开始思考一些比较重大的主题:生存、死亡、人生的意义等各种哲学问题,他们开始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一切事物,不满足于成人和书本上的结论,喜欢怀疑、争论和猎奇,也喜欢探索、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但因其发展还很不完善,社会阅历浅,认知水平低,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看问题易于产生片面化和绝对化,容易走进误区,导致困惑和迷茫。由于体内激素的增加,导致他们情绪不稳定,自尊心强,极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绝望,而且常常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例如,容易毫无根据地争论,钻"牛角尖",看问题孤立偏激,易走极端等。
2、家庭教育的“缺失”
        如今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越,爸爸妈妈都生怕委屈了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小心翼翼,孩子慢慢养成了养尊处优、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轻而易举的侥幸思想。一旦在某件事情上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很失落。家长的纵容娇惯,生活上迁就、溺爱孩子的同时,在学习、技艺方面却格外较真,一厢情愿的为孩子报了大量的兴趣班,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导致孩子私人时间和空间被严重压缩。
        例如:初一年级新生小王同学,是一个接受能力强,知识丰富,语言天赋好的孩子,但开学仅一个星期,小王就开始出现上课迟到,请假,缺交或不交作业的现象。每到周末他就沉浸在手机和游戏中不能自拔。初一下学期期中考后,仅因为政治考试不及格,就开始自暴自弃,向父母宣布因自己不能面对同学和老师,所以不能再继续上学,甚至以生命威胁。父母与其沟通,希望小王做出决定是否要换一个环境或是去国外学习,他却总是沉默,不愿多说一个字。后来班主任耐心与各方沟通后得知,小王父母是老来得子,父亲工作比较忙,在家庭角色中一直处于缺位的状态,他又一直对孩子比较溺爱,从不拒绝孩子的任何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长期处于一种被过度溺爱的状态,成长中的一切都能轻而易举获得,很少能够体会努力拼搏的成就感。这样的家庭教育,使孩子缺乏必要的锻炼,让孩子错误的认为一切得来都很容易,生活没有目标,承受挫折的能力极弱,做事缺乏决心和毅力,总是才刚开始就选择放弃。
3、学业压力大,评价方式相对单一
        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注重纸笔测验,评价方式单一,主要是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偏重智育,更多关注书本知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校教育把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作为第一要任,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仍有许多家长和老师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出现了“一好百好”现象。初中课程难度以及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知识的深度和牵引不断加深,如果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想要获得好成绩,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所以学生的大脑和精神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当中,找不到出口。

在考试失利后不能正确归因,常常把自己的失败认定为自己能力的缺乏,然后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状态持续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失眠,甚至神经衰弱等问题,他们变得越来越经不起挫折,内心越来越脆弱。
4、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使人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简易,获取各种信息越来越容易,但凡事有利必有弊,通畅的信息传播渠道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会被不良分子钻空子,例如传播不良信息等,初中生接受新事物速度快,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低,导致他们常常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反脆弱机制的建立
1、创造良好的沟通渠道,保持各方有效沟通。
        保持良好的有效的沟通是开展“反脆弱”的重要前提条件,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的前提下,建立学生、家庭和学校三者之间的有效的沟通体系。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树立自身形象,以身作则,学会理解孩子,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以平等的身份和语言,和孩子保持友好沟通,肯定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与学校及老师之间要保持联系,相互配合,老师及时将孩子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案告知家长,家长不要对孩子横加指责,要正视孩子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按学校老师的要求,以持续改进的态度不断督促孩子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
        老师要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以专业的角度对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家长和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2、铸造科学思维,提高认知水平
        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 C 的并不是事件本身 A,而是人们对事件的看法 B。也就是说,要改变情绪困扰,重要的是要改变 B,即不合理的认知模式。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认知模式有利于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开导与疏解,这种自我开导和疏解能力是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形成反脆弱机制的关键。学生通过对自身的认知管理,能够对面临的问题和压力进行正确的归因,从而化解困扰,避免心理危机的产生。
        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要教导学生正视问题而不是选择逃避,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挫折和坎坷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要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正确归因,找到正确的方法,多加尝试,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眼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遇到问题时,要懂得寻求帮助和自我排解,形成属于自己的应对心理压力与问题的方法。
3、教导学生运用情绪调节的方法调整心理压力。
        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适当的调节情绪的方法,调节情绪的方法主要有:情绪宣泄法,音乐放松法,积极暗示法,转移注意力法,环境变化法等,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心理调整,疏通心理障碍,化解内心的负能量。
4、鼓励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鼓励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存在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多分享自己学习生活中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充分融入到班级中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反馈-反馈信息提炼-完善参与方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并通过社会实践提升了学生眼界,通过和不同人沟通和交流了解到生活的不易,学会保持主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去生活。

四:结论
        初中生要建立一套反脆弱机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初中是从童年到青年的一个过渡阶段,初中生的心理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断变化,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这对我们的“反脆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己任,与各方面保持良好的有效的沟通,改变学生的认知模式,提升认知水平,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学生摆脱遇事退缩、漠不关心和行事偏激等不良心态,从而进一步提升心理承受能力,摆脱心理脆弱,以更积极主动的心态和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 曹林玉. 当代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 庄淑纯. 浅谈中学生心理承受力脆弱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
[3]. 赵青巍. 中学生心理承受力脆弱的原因与矫治
[4]. 叶春元. 中学生心理脆弱成因与情绪调节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