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症结 润物细无声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期   作者:黄庆宁
[导读] 作为教育工作者,班主任是学生驶向理想彼岸的导航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班主任是学生驶向理想彼岸的导航人。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症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通过科学的干预,促使其优良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使之成为身心健康、品格健全、个性解放的全面发展且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学生甲就是笔者以这样的方式转化为好学生的个案之一。
         一、个案现象
        学生甲本来就是一个十足的调皮学生。上初一以来,上课不是讲话就是捉弄他人,下课不是恶作剧就是惹是生非。曾有几次,意然把班级煞费苦心出好的黑板报也擦掉。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满不在乎;偶尔受到表扬,则神气十足,得意洋洋,还会把受表扬的事吹成特大新闻,唯恐大家漠然以待。据甲在同学中透露,他最高兴就是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
         二、个案缘由
         1、矛盾的家庭教育造成了畸形心态。
        通过家访反馈:甲的家庭长辈性格迥异,教育方式很不协调。甲父因饱尝农民生活之艰辛,望子成龙过于心切,而甲的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却令他大失所望,常常指责他不争气。甲稍有越轨,甲父不问青红皂白动辄施以棍棒手段。这种严而无度的教育方式,其后果使甲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尽管甲父再严,也是无济于事的。甲母、甲祖母虽然性格温柔,但对甲过于溺爱,只要是甲想要的,她们就有求必应,这种慈而无原则的过分迁就,使甲形成胆大妄为的个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愈演愈烈。更有甚者,是甲父、甲母对甲的态度南辕北辙,互不相容,且常常当着甲面而暴露,父亲严格管束、母亲纵容护短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使甲无所适从。联系到甲在校略有神经质的表现,与甲从小在这种矛盾的家庭教育中潜滋暗长的畸型心态不无相关。
         2、教师的冷遇使甲心理失衡
        人是有自己的主观世界的。当外界事物作用于人时,人对待事物就会有一定的态度。如果他持肯定态度,就会产生爱、满意、尊重等内心体验;如果他持否定态度时,就会产生憎恨、不满意、愤怒、悔恨等内心体验。而这种态度又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表现。据此推断,甲在校之所以多为恶作剧,很少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就是因为作为外界事物---教师、同学对他多有冷遇所致。据了解,甲在读初一时,班里曾有一位同学丢了一件东西,同学、以至老师都怀疑是甲在“作案”了,而此“案”始终没有查个水落石出。从此,甲蒙上了一层挥不去的阴影:老师冷淡他、歧视他,常找他麻烦;同学疏远他、嘲笑他,对他投以鄙视的目光,甲在班级显得孤立。在他眼里,身边的人还有谁能理解他、关心他?这种来自教育方法不当的外部因素,使一向比较浪漫的甲变得抑郁寡欢,厌倦、焦虑、自卑、狂妄的情绪渐渐发展为对同学、对老师的敌视。为宣泄心里的愤恨,甲常常对同学施以形形式式的报复,损坏公物、捣乱班级秩序习以为常。本文篇首所提及的“故意擦掉黑板报”则是一个见证。
        透过甲的外显行为,究其本质,就是外部环境直接导致他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失衡。

在这种动荡复杂的心理环境中,其失衡的心态往往可以使他的性格看似活泼,而灵魂深处却潜伏着极度的不安。这就是甲的症结之所在。经过深入的分析,充分的准备,我采取了科学的干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甲进行心理辅导。
         三、个案良药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青少年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基于这种认识,结合甲的症结,笔者采取如下三种教育疏导方式。
         1、排除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通过家访,我向家长介绍了甲的表现及其成因,要求他们共同承担起教育甲的责任。马克思主义认为:家庭是社会各种道德观念的集中点,社会对儿童的影响首先是通过家庭来发生作用的。而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家庭成员(首先是父母)的实际行动对儿童的影响而实现的。根据这一理论,我首先要求甲父不得以打骂的形式教育孩子;甲母、甲祖母要溺爱有度,严宽结合,不能什么都服从,以免家庭教育严慈双方形成巨大的反差。同时启发他们对甲的期望值不能过高,对甲的思想、品质行为、身体、学习、生活等方面要给予真诚的关心和正确的评价,并提供合理的帮助和适当的指导。
         2、采取多种形式消除甲的焦躁与不安。我的做法一是用温柔的语言和适当的语言形态促其以平衡的心态与我交流感情,让他无所畏惧地把心灵中的积郁倾吐出来。二是主动地与甲打招呼,有意地与他拉拉手,让他感受教师对他的喜爱;也引导学生同他一起做游戏、聊天,使他与大家融为一体,不再有孤独的感受。三是帮助他重新认识自己增进自我了解,引导他诚实而平静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鼓励他以自已良好的行为来争取他人的尊重。四是帮助他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引导他在学习、文体、科技等方面多做一些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班级和学校的好事,以取得大家对他的信任和爱戴,使他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能力为他人服务的人。
         3、创造机会培养甲关心别人的意识。针对甲对于爱的理解偏差,在有了融洽的环境和对同学有了一定的感情的基础上,逐步培养甲心有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在一次课间活动中,甲与张发生了争吵,张打了甲。甲大声喊叫,哭得很伤心,并把被打的原因和经过告诉我。我充分肯定了甲没有还手的做法还颇带关心的语气说:“甲真好,没有和张打架。老师会批评张。你现在痛吗?”甲点点头。我抓住这个机会因势而导:“平时班里其他同学摔倒了或被你打了,他们会痛吗?”他想了想,不说话了。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甲不仅没有与同学打闹,而且会热情地关心别人。有一次,我看到甲发现同学摔倒时就会主动扶他起来,还不停的问:“你痛不痛?”这时我走过去。朝他投以赞许的目光,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欣喜地看到甲心中对爱有了一个新的理解,并开始懂得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了。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笔者耐心的教育、引导,目前,甲已是我班乃至本校颇受称道的好学生。甲的变化,主要原因在于本人着眼于甲在心里方面质的发展,在家校教育达到协调一致的前提下,适当提出稍高于甲原有的水平要求,使之转化为新的追求,并以此为动力,促使他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迈进。这就是甲这个学生个案由量变引起质变,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之所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