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地理备考策略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期   作者:岑振飞
[导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成为新课改内容的同时也促进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成为新课改内容的同时也促进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的地理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的掌握情况。通过平时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都说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尽量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前提是在高考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复习。本文各方面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三地理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三地理?备考策略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中的体现
        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构建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在内的高考考查内容体系,这为科学构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明确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学科素养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学科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学科素养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培养形成,既是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其中就包含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高考试题通常结合图文材料,基于真实情景下某区域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热点提出若干问题,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命题素材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人地协调”、“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考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对地理事象形成、发展、变化过程的综合描述、阐释,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2]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地理备考策略
        学科素养包括“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
        1.“学习掌握”是指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进行有效输入、编码、储存各种形式信息的综合品质。其中包含“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
        信息获取指的是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获取信息,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组织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完成信息获取活动。信息的获取是高考答题的第一步关键能力。要求考生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高考备考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学生对地理信息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

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合、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系统化、多层面、多角度地对性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融会贯通地把握性信息的实质,把握新旧信息的联系,形成对新信息的准确判断、分析与评价,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形成与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对应,能够将新获取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或体系,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2.“实践探索”指的是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组织整合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各种操作活动以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其中包含“研究探索、操作运用、语言表达”。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高考试题中通常间接考查考生观察、调查、实验行为水平,考查基于生活经验的积累。
        3.思维方法指的是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的内在品质。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品质、方式和能力的综合,是个体高质量的地解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基础。其中包括“学科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高考试题的解答必须思考地理要素之间的综合,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问答题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语言,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强调逻辑思维能力。
        4.任何地理事象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是在特定的区域中进行,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综合反映。高三复习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要素的综合有差异。小尺度区域首先受大尺度区域的影响,然后才具备自己的独特性[3]。如西南地区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大环境下干热河谷的成因是在季风环流的基础上叠加了下垫面(地形)的影响。高考试题是为人才选拔服务,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复习中要训练学生的大局观及微细节,在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突出区域最显著的特征,有效地拉开与其他考生的距离。
        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地理备考也是一个繁杂的过程,老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复习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把每一个方面都要打牢。相信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能够在具备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提高学生与教师的各方面能力与素质,学生未来也会更好的应对地理考试,得到一个更加优异的成绩。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认识到自身的缺点,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为高三地理学生备考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4]。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2019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3~4
        [3] 傅伯杰.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地理学报,2014.8
        [4]耿夫相,学海无涯“图”作舟——谈思维导图在地理复习中的应用[J]中国基础教育,200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