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6期   作者:汪立
[导读] 本文探讨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
        摘要:本文探讨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在分析了“问题情境”的含义与意义的基础上,多角度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希望对于今后全方位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接受被动式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这样会造成学生的创新能力比较弱,并没有比较强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面对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时,难以有效应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则应从实际出发,落实如何有效解决教学目标,积极充分发挥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以及多样性,旨在全方位保障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能力得到提升,满足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1 “问题情境”的含义与意义
        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则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他们容易接收且较为熟悉的生活情境,鼓励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有效实现知识迁移,能够去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保障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利用小学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能积极构建生动活泼、有趣新颖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现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能力的提升,具备较强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激发自身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够多方面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加强。通过问题情景化的创新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中,从而有利于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符合新课标下学生的数学综合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2.1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则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部分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学习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断利用生活化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加强,更好地实现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积极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
        比如,在进行《圆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情境创设,进行提问如下,同学们常见的滚铁圈、汽车轮子为何都是圆的,而并非三角形或正方形?利用这些学生中经常看到的问题作为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快速地被问题所吸引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家中的门牌号、班级内部的桌椅数量等,能够积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地从多角度来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也有利于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点内容。


2.2 有趣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将具有一定趣味性、新鲜感的事物融入到课堂教学模式中,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重视教学内容的创新发展,积极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趣味性的内容,选择能引起学生的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创设,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在生动、活泼、具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进行《乘加乘减》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积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王国举办联欢会”为进行故事情景的创设,并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疑问创设,比如,小兔子应该带几根胡萝卜去参加联谊会?在进行动物表演的过程中,几只小松鼠才能表现出完美的节目?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能有效将相关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内容融入其中。
2.3 创设可操作性的问题情境
        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结合实际来进行不同情境创设,旨在全方位保障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过程中,尽量选择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能主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
        比如,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环节中,提出“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的问题基础上,则应鼓励学生能够量一量、贴一贴、剪一剪、拼一拼以及画一画,从而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出发,能够进一步锻炼自身抽象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则应尽可能准备丰富多样的可操作性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必要的知识点。
2.4 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充分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保持其具有多变性、开放性以及灵活性等特点,以保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的要求,满足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目标。
        比如,在进行《加减法估算》的过程中,结合学生逛超市所记录的不同价格的生活用品,如铅笔2元,热水壶42元,杯子12元……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情景,进行相关的价格计算,以便买到称心如意的物品。为了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定条件,如只带着五十元钱,能买到所需的生活用品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花完这五十元?
3 结语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遵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好动、爱玩、好奇等特点,认识到如何降低抽象性知识内容的难度,以便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在逐步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师则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视教学方法与观念的逐步深化,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知识内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更好地去思考数学的本质,这样的方式才能有效全方位提升小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也符合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易林兴.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魅力中国, 2019年52期.
[2] 徐丽沙, 郑华.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问题情境[J]. 魅力中国, 2019年44期,
[3] 吴林倩.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如何构建[J]. 赤子, 2020年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