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让爱不再盲目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6期   作者:朱玲
[导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方式与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方式与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同时要在一日生活中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幼儿;学习特点;学习品质
        爱似细雨润物无声,每一位幼儿园教师都怀着浓浓的爱呵护着孩子的成长。而作为新老师的我,对于如何启迪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习惯,很多时候总会显得烦恼和无措。邂逅《指南》,可谓是久旱逢甘霖,让我在实践尝试的基础上对了解孩子心理与成长规律有了依靠,使我更加清晰遵循孩子的天性才能更有益于孩子身心发、更有效的发掘孩子的潜力。
        以下是我与孩子的几则小故事,我发现其中蕴含的道理与《指南》中的一些思想不谋而合。可见《指南》是我今后工作中可以实实在在依赖的指引灯。
一、生活——让爱走得更远
        学习过儿童发展概论的都知道幼儿在中班上学期是不能区分左右的。但是我们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会无意识地提及左与右,如这边这幅图,右边这只手等。熟不知在一日生活中的这些点点滴滴,幼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某日早操下楼梯的时候,碰巧这时很多班级也要下楼做早操。于是乎我自言自语道:“哎呀,怎么办?早操很快就要开始了!”队伍第二个小男孩说“朱老师,我有一个主意!”我顺口问道:“什么呀?”小男孩咧开嘴笑嘻嘻地说:“那就是我们靠左走吧!”我很惊讶!原本我班孩子已经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走的习惯,并且我们没有有目的地教他们左与右,瞬间有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喜悦之情。
        此时此刻我发现我犯了看着书本养孩子的错误,书本上的不一定都是适合所有孩子的。孩子是主动学习的个体,他们会观察周围的一切,通过观察他们也会学习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虽然有些学习可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长久下来,学习效果可是不容小觑的。缘于这一点,我想我们的爱更应用心渗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深入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仔细观察,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为幼儿长久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我们的爱能支撑孩子们走得更远。
二、游戏——让爱走得更稳
        陈鹤琴先生在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法这一点提及“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这点可一点也不假。现在我班的孩子上学来班后会问“朱老师,今天我们玩什么呀?”我们不难发现幼儿都是好游戏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做游戏。


        作为新老师,有些时候会拿这些爱玩的孩子有些无可奈何。孩子们很聪明,他们知道这是新老师,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来试探你。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由于自己经验缺乏,上课不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幼儿上课的时候坐得东倒西歪,有些时候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请你回到座位”“请先听我说”这些话对于他们而言根本就是耳旁风,效果可想而知。有些时候语气重一点,一些孩子就会闹情绪不来上学。这时我会觉得很懊恼,明明是为了他们好,为什么他们就是不能理解呢?反思自己,可能就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于是想办法,翻看《指南》,希望再里面找到答案。其中提及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我想游戏应该是能帮助我贴近孩子,使孩子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爱。确实用游戏情景或是游戏语言来组织课堂可比“请你回到座位”“请你先听我讲”这些语言行之有效。比如“请你回到座位”就不如创设“小牙齿排排坐,缺牙坏牙及时治”这样的游戏情景,所有幼儿都不希望当坏牙齿被医生拔掉。这样的游戏语言更贴近幼儿,更易被他们接受,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不仅能吸进幼儿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幼儿学习课堂中的常规。另外可以将“小小录音师”的游戏规则带入课堂,这样的游戏情景可以培养幼儿安静倾听他人的习惯。通过这次反思,我想老师爱孩子,应该顺应孩子爱游戏的天性,并且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帮助他们接受生活中的常规等。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也是顺应孩子爱玩的天性必然发展,这样的教学会更适宜于幼儿,让我们的爱走得更稳。
三、实践——让爱走得更实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娇生惯养、衣来伸手型的,开学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吃得令我瞠目结舌,桌子上、衣服上和地上都是饭粒,有个别孩子根本就不会自己动手吃饭。在我们的引导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吃饭,即使吃得再脏,吃得再慢,我们也不会去帮忙。同时做好家长工作,有些孩子甚至会跟奶奶说“奶奶,不要给我喂饭了,不然我回幼儿园又要掉很多饭粒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吃饭掉的米粒明显少了很多。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和长辈们过分的爱对孩子的发展而言就是一种隐形的束缚。
        《指南》中有一条“容忍幼儿因探索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这指明孩子的一大学习特点就是从自己动手操作中学习,并且还强调了我们应该有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的态度。孩子们虽然生活自理能力还不强,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是也应该让他们自己动作去做一做,过度的保护和包办代替使他们连自理能力都没有,不能自理何以自立?有些时候我们选择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来试一试,是不是能让我们的爱走得更实在呢?
四、结语
        不难发现这三个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就是《指南》中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的具体体现。为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不仅需要老师热切的爱心,更需要正确的方法来引导日常的教学行为。《指南》将原本《纲要》的各个领域目标在小、中、大三个年龄上具体化,使教师更有目的地展开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合适的脚手架,同样为我们这些新教师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