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6期   作者: 陈燕
[导读] 采用探究式科学教育不仅能让幼儿喜欢探究

        【内容摘要】采用探究式科学教育不仅能让幼儿喜欢探究,乐于探究,敢于探究,还能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探究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儿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儿童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式,促进儿童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好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应为儿童提供以研究为基础,以探究为中心的经历,帮助幼儿构建他们的经验基础。
        【关键词】   幼儿园    探究式     科学教育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现状
         几年来,我们在科学教育现状上也做了很大的改革,深入调研,集体探讨,也有了不少的突破。可在有些农村幼儿园,还是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思想与观念,不了解幼儿探究的特点,还是选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抹杀了他们的想象力,更限制了他们探究的欲望和能力。就农村幼儿园来说,他们的科学教育存在的现状有以下几点:
         1.教师对自身在探究教学中的角色认识不够全面,还是一如既往的使用“灌输式”教学。
          例一:在认识小蚂蚁这节课中,老师出示蚂蚁图片,让孩子说说小蚂蚁长得怎么样?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有头”、“有脚”、“有触角”,紧接着老师说“对呀,你们可要记住了,他有头、有胸、腹三部分,大家一起来大声的念几遍。”……小蚂蚁的家会在哪儿?有谁知道?你们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小蚂蚁的家在树洞里……老师还在津津有味的讲着,可孩子们有的在玩笔,有的在说话,有的趴在桌子上……
         在这节课中老师都没有给孩子们探究的空间,不了解幼儿探究的特点,不给他们思考的余地,直接用自己的话来代替孩子们的回答,以至于抹杀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如果老师带着孩子们去草地上寻找蚂蚁,让他们通过自身的观察去认识蚂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还有一对触角,那他们就会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
         2.教学中为图方便,教师直接取消实验操作的过程。
         例二:在沉浮的这节课上,老师提问:“你们觉得棉花会沉入水底吗?”孩子们觉得棉花轻,不会沉入水底,老师大声说:“错!会沉入水底。”孩子们个个干瞪着小眼,心中充满疑惑,为什么棉花会沉入水里?他很轻啊!
         这节课中如果老师让每个小朋友自己动手去操作沉浮这个实验,让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亲眼所见、亲手操作来了解棉花浸了水之后,它的重量发生了变化,所以会沉入水中。那样孩子们就不会有非议,会面对正确的答案。以上两个例子表明教师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必须要清清楚楚的明白幼儿探究的特点、熟悉探究的步骤,以及明白探究式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在科学教育中有所进步和收获。
         二.幼儿探究的特点
         我们要了解每个孩子探究的特点,只有真真切切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才能在幼儿园里扎扎实实的进行探究式的科学教育。


         幼儿探究特点:
         1.好奇心强,探究欲望高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了好奇心,他们就会对事物产生探究的欲望。就是一张小小的餐巾纸,就足够让他们研究半天。他们会去研究这纸是用什么做成的?为什么有的餐巾是很容易破,有的不容易破?为什么一张小小的餐巾纸竟然能提起一桶水?正因为有了好奇心,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寻找答案,通过咨询老师、让爸妈查阅资料等方法来得出答案。原来纸巾的表面是有纹路的,朝着纵向撕下的纸巾把它拧成一条绳就能提起一桶水了。
         2.突出自主性
         突出自主性是幼儿探究活动的一大特点。我们在确定一个探究主题时,要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足够大的空间,而不应该束缚他们的思想、方向,我们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如在《影子》〉这节课中,我们只需提供一条线索,让孩子们自己去了解你在哪里找到影子了?影子的位置会不会随着太阳光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抛出问题,他们自己就会去解答。
         3.接触自然、结合真实探究
         例如认识《葱和大蒜》中,他们会跑到幼儿园的小菜园中认真地去观察、比较,了解他们的叶子、茎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葱的叶子圆圆的,大蒜的叶子扁扁的,通过记录的方式了解到他们不同的生长规律。
         三.幼儿探究的步骤及指导策略
         探究科学教育不仅让幼儿了解、学习正确的科学知识,还应注重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老师们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的途径去独立探究。有关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方式方法,目前虽然在分类和表述方式上有些不同,但在主要阶段与策略上已经达成基本的共识,这些共识是各个学段开展学科教育的基本依据。根据幼儿《纲要》和《指南》中的年龄点教育要求,我们经过大批量的实践发现,在幼儿探究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有一系列相应的指导策略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确定探究主题,提出探究问题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幼儿的活动应该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选择适合于幼儿发现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必须能反映某一领域的关键概念,同时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要让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情境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对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教育价值的判断,即顺应——生成途径;二是创设既是教育价值又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情境,教师将幼儿引人情境,让他们观察和获得有关的信息,逐步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即预成——转化途径。目前,老师们比较关注和热衷于运用顺应——生成途径将幼儿引入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的基础上判断,选择和确定适合于幼儿探究的问题,是教师运用这一途径的关键策略。
         2.选择探究方法,确定探究思路
         幼儿在确定了要探究的问题后,教师应鼓励幼儿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大胆地推测和猜想,例如猫如果没有胡子将会发生哪些事情? 淀粉会跑到哪条毛巾上,经过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同伴之间的讨论,得出自己或小组有依据的预测,并尽可以有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
         关于探究式科学教育,我们还处于研究阶段,今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科学家对科学教育的参与和支持,幼教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相信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实践将更加生动,深入而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
[2]何占兰。《幼儿园课程研究论文集萃》[M],2006.9
[3]《探究是科学教育实录》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