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导学下酸碱盐的有效复习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6期   作者:甘金香
[导读] 化学复习课一直以来是让一线教师花费心思的课型。

         摘 要:化学复习课一直以来是让一线教师花费心思的课型。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通过教学方式对酸碱盐复习课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多元导学;酸碱盐;复习;策略
引 言
         初中阶段化学着重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运用能力及生活生产中的化学问题解决能力,而酸碱盐很显然就是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学习的基础性、综合性、思维性的知识,是考查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体现选拔功能的知识内容。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酸碱盐复习效率,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十分必要。
一、对“多元导学”的认识
         “学案导学”教学是第八次课程改革过程中在本土进行的一种自发却又集体无意识的草根式教育改革实验活动,目前已遍及全国。学案导学(又称导学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弊端也日渐暴露出来。不少实践者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如,导学案的研制及其使用主要由教师“操控”,并未体现真正的自主课堂;导学案的编制远离了课本、弱化了探究、压缩了空间、异化了教研;导学案的设计中结构过于程式化、内容过于复杂化、设计缺乏系统化。“多元导学”的发展,它可以尽可能地降低“学案导学”的劣势,可以最大化实现“导学案”应有的效应。
         “多元导学”是学案导学优化的一种全新做法,它突破了“导学案”对课堂教学的文本束缚,更加重视教师引领作用的发挥,更加重视学生个体的能动作用,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必须重视对课程目标的多元解构,对教学手段的多元选择,对教学资源的多元整合,对学生智能的多元发展,对学生发展诉求的多元关注。基于“多元导学”的导学案设计将教师课前教学的预设和课堂中学生知识生成进行整合,强化学生“导读、导思、导做、导学、导练”过程的设计,旨向打造有效课堂,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习效果。基于“多元导学”的复习课模式旨在建立“以学生为本、轻负担、高效率”的有效复习与有效训练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温故知新、减负增效的有效复习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和探索过程
2.1教学流程图

2.2主题情境,知识串联
         主题情境是教师利用教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取一个中心主题,通过创设真实有价值的学科问题情境,把零散的教学内容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同时围绕这个主题引人或衍生出相关情境,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案例1:“一个馒头引发的思考。”从课题看,能吸引眼球,像是要讲一个故事。学生有集中注意力听课的兴趣,这给学生带来兴奋感,而不是课堂气氛的紧张感。教师选择的切人点是做馒头用的碱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碳酸钠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且在酸碱盐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处于“盐”中“三足鼎立”的地位。
2.3总结归纳酸碱盐知识特性,把握教学重点
         教师分别归纳总结酸性物质、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总结酸碱之间中和反应以及物质的变化,对需要重点记忆的知识标记清楚,帮助学生正确区分记忆,对于特殊的物质变化,尤其提醒学生注意,盐与盐之间的反应变化都按类别归纳,方便学生明确掌握。特殊的反应也要特殊记忆,这样在酸碱盐知识的学习方面学生才能有清晰的条理,不容易弄混。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通性也要理解清楚,便于学生复习,在老师深究教材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习初中化学,才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重点,充分了解酸碱盐知识。
2.4改变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兴趣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授教的方式,以学生为本,利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比如,利用酸碱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创造出一定的化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看似复杂的化学反应。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碱NaOH、小苏打的用途以及常见化学反应,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还便于学生回家观察实验。教师还可以介绍酸碱盐在化工、纺织及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碳酸钠在玻璃、洗涤剂、造纸等行业的广泛应用等知识。

还可以锻炼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的酸碱盐变化,如何去除水垢、如何清除铁制品的锈迹,让学生自己利用酸碱盐的特性发现生活中的小窍门,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还有观察化学反应后试剂颜色的变化,了解人体中常见的酸碱变化,让化学知识真正与生活实际相融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化学现象的好习惯,有效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2.5增加实验探究环节,充分了解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物质特性通过实验可以很直观的区分,所以在学习初中化学时,一定不能忽略实验课的作用。教学时除了关键知识点的讲解,还有必要借助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区分实验现象,理解酸碱盐的物质特性,直观的感知和观察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酸碱盐的化学反应变化,加深学习的印象。化学微观的离子反应通过实验观察,变得很形象,通过感知形成化学思维。教师带学生观察酸碱盐物质的实验样品,学会通过颜色、气味、形状等各自的特点来分辨,吸引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的奇妙与乐趣。通过PH试纸的测定判断酸碱盐物质的分类。
         通过实验,让学生实地体验感受酸碱盐的特性,帮助学生构建酸碱盐知识的框架体系,进一步加深这部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认识,帮助提高酸碱盐教学的效果。实验课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教师在传授实验基本技能和操作步骤的时候,对实验应注意的关键点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同时在实验课上可引入一些趣味实验,特殊的鉴定试验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2.6设计活动,体现乐学
         新课标提出:要学生愉悦地、活泼地、主动地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为纲,以教科书相关内容为例,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堂学习活动。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参与等,让学生态度上愿学,方法上善学,行动上笃学,促进学生乐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师的“法宝”,实验还是化学教学中的“发生器”。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变化。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将这些丰富多彩的实验内容引人课堂教学,围绕“组合实验”,通过生合作,师生互动,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其成为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愉悦、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复习目标被一一突破。
三、酸碱盐复习中重视学案导学功能的多元开发
         复习课的目标是什么?很多人以为只要解决学生的知识遗忘,通过典型例题的合理归纳,再给予学生科学的解题技巧,就不难取得好的成绩。然而,却忽略了中考试题不仅具有典型性,更具有原创性,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下,如何调用既有的知识存储,迅速准确切人问题的关键?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解题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学生顺利解决陌生综合题的4个要素:快速提取信息---准确理解信息--合理迁移问题--规范表达结果。同时,这种能力是不能通过简单或重复训练实现的。
         导学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载体,通过导学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整合相关资源,形成整体,融会贯通,同时也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导学案是一座“桥梁”,“导”是其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若能围绕学生解题能力形成的4个要素,摆正知识、能力、技能三者关系,在复习目标的达成上就能有所突破。
四、结束语
         要真正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酸碱盐的知识和初中化学的重点,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并提升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归纳知识重点,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到初中化学课堂中。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挖掘教材,构架合理的知识框架,合理借助化学相关实验,了解各类化学物质的特点,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自主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意义解决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酸碱盐高效课堂整合教学初探[J].邓云玉.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11)
[2]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之方法论[J].李明丽.才智.2015(32)
[3]初中化学教学中酸碱盐教学策略探究[J].赵自建.学周刊.2016(25)
[4]依托化学实验设计“酸碱盐的检验和区分”复习课[J].席明,李德前.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4)
[5]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谢广娟.现代交际.20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