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与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6期   作者:陈超
[导读]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式思维工具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式思维工具,能有效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掌握完整知识结构,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基于这些优点,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多教育者引入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教”的效率,也可以提升学生“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与学

         “思维导图”(Mind Map)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其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将零碎的信息通过关键点和图片有效联结,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思维工具。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理论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对知识框架和结构的表达,进而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将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展开,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与学中的实施建议。
一、教师的“教”
         新的教学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探寻新的学习方法技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设置,可以帮助我们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收获:
(一)课前备课,理清思路。
         有效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不竭源泉。有效备课它能避免备课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片面性。研究发现,创建思维导图备课,能有助于进一步厘清"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等问题,是实现高效备课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课中板书,提纲挈领。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有利于知识传授,也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在板书设计时,教师可以一改以往线形的板书结构,用彩色粉笔勾勒“思维导图”,它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边讲边展示在黑板上,最终学生以知识块的形式保留在大脑中,这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便于学生参考、复习、记忆。
(三)课后反思,内省提升。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呈现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反思在传授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进而使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和元认知水平能力得到提高。
        
二、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授是由总→分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参安排,结合具体课程时间安排,将本学期的内容按章节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则应该是由分→总的过程(学习将接收到的信息,及时规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数学的学习更应该是一个思维激发、碰撞、发散的过程,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纵向与横向联系,形成一个由中心知识点向四周辐射的图表,进而对知识结构有清晰认识,既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点——剖析知识,由“点”触发→归纳整理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接收到的知识都是各章节下的零散信息。如果在学习完一个章节后, 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对于隶属于同一个知识点下的章节内容进行规整,既是对单元学习内容的复习,同时清晰列举各知识点内容,也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实施建议: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通常适用于学习完一章节后的整理复习。也适用于整理隶属于同一知识点的内容。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学习完小数的乘除法之后,可以将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相关知识与其整合,形成小学阶段关于“小数”知识的完整思维导图,具体如图所示。


(二)线——知识迁移,连点成“线”→转化思想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很多知识点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后面学习的内容大都可以用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或方法来解决,这也就是数学中宝贵的思想结晶——转化思想。
实施建议:利用思维导图通过知识迁移,将两个或几个知识点连成线,通常适用于前摄知识可以转化成现学知识,知识点内在具有共同解决策略。通过寻找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实际上将知识学习上升到方法论层面。
    例如:在学习完三位数除以两位的除法后,可以把除数是整十数和非整十数的情况,进行化归整理,我们可以利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十数的除数转化成整十数的除数后计算,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内在联系,更有利于知识迁移。
(三)面——横向联系,“网”路阡陌→发散思维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强调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思维导图以一个内容为中心,向外发散出相关知识点,而每一个知识点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若干关于该知识点的相关信息,呈现出放射性结构,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这样图文并茂,网络交错的信息处理形式,正是发散性思维的具体操作方式。
实施建议:利用思维导图将横向联系的知识联合在一起,通常适用于交错纵横的几个同类型知识点的联系,同样也适用于具有发散性思维,或一题多解的情形。
(四)体——纵向联系,形成“体”系→能力提升
         学习数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资源系统整合能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课程整合,会促成学生行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学习过程和实际需要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从而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实施建议:利用思维导图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性整理,适用于所学知识在不同学段有不同学习目标,而又存在纵向联系,通过对比学段性目标,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北师大三年级下册和五年级上册都有涉及分数,但不同时期学习目标不同,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罗列不同目标,更清楚检测自己的掌握情况,检测自己阶段性目标达成情况,具体如图所示。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与“学”中的应用广泛,其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得知识的整理、发散、迁移、类比都变得形象直观,使得“教”与“学”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修焕然.以图导教,以图导学-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尝试[J].西藏教育,2016.03(26):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