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6期   作者:张玉娇
[导读] 数学作为科学之母,对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

         摘要:数学作为科学之母,对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数学学科是一门严谨、趣味性强、规律性强的学科。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让所有小学生都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发展。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分层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所谓分层教学,实际上指的是按照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完成课堂知识教学,为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及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但是,很多数学教师在应用这种方法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其作用的发挥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在这个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优化、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进一步增强分组的合理性,推动分层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分层教学的研究背景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是根据每一个章节做一套教学预案,在课上按照课本知识点的走向来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采取折中的办法,以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进行教学。这会让不同学习能力与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感到不适。因此,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分层教学法应运而生。分层教学就是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学习指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要让所有学生都真正爱上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数学家、培养少数数学精英,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愉悦和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方面
         大量实践已经证明,设置了学习目标的学生,学习成绩都较为优秀,并且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有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而那些并未设置学习目标的学生,学习成绩通常都比较差,并且不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所以说,在实际教学中要明确各层次学生个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期望值是非常有意义的.作为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师,需要针对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分层次设置.鉴于此,教师一定要深入探究教学大纲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在透彻掌握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理清各章节中的重难点知识内容,明确教材内容中的教学目标.比如,对于第一层级的学生,每个章节中的知识内容都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能够熟练地把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解答出来,并且更能够将其中蕴含的算理阐释出来,会举一反三,能够做出相应的思考题.对于第二层级的学生,要求其能够理解并熟记学习过的知识内容,掌握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能够讲出具体的算理,能解答一些有关的变式题.对第三层级的学生,要让他们能够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内容学好,能够解答出基础的、简单的、类似的习题.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分层
         要想进一步提升分层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处理。对基础及学习能力都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只需要给予他们简单的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有效学习数学知识,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细致、深入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这节知识时,对能力与基础都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及空间,鼓励他们自主创作不同的圆柱体、圆锥体,并以此为基础,寻找规律。对能力与基础都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应该通过圆柱体、圆锥体教具的演示,帮助他们对这两种图形形成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推导出详细的计算公式,从而更高效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四、进行分层探究,促使学生整体发展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成长环境不同,其在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问题,让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一起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安排两个阶段的实验性教学活动。第一阶段:教师让每位学生拿出自己已经准备好的圆形学具,并把所有的学具等分成16份或32份,然后沿着圆的直径对半分开,拼接成一个自己没有学过的图形。学生通过独立的操作,可以把圆形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当学生操作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的操作,感受圆形各部分与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第二阶段:教师把全班分成8个独立的小组,各小组以团队合作的形式用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方法拼成已经学过的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梯形、长方形等。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和设想,使各小组的学生在尝试、讨论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验证推导圆面积的公式。教师通过这个分层探究,能让每位学生都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既能有效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可以让每位学生在参与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课后习题分层设计
         (一)分层练习。教师一定要做到分层练习,每一节课堂中教师不宜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某一个层次的学生身上,更应当注重科学分配。对于课后练习作业更是如此,教师针对于每一组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课后练习题目布置,教师也可在班级墙面上增添一个新栏目:挑战加分项,针对于每一个小组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难题”,评选出每日之星,鼓励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勇于争当标兵。(二)做好家长沟通工作。课后习题的分层布置需要做好家长工作,仅仅依靠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的。教师要鼓励家长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教师布置的基础作业之上加以提优训练,提前做好与家长交流工作,也能避免家长出现“情绪化”。(三)尊重学生差异。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和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下,学生会更加愿意、更加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当他们对教师的教课持有怀疑的态度时,他们也敢于提出心中的疑问。而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关键,取决于教师能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也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对每一位学生给予关注。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分层教育是有利于每一位学生在现有基础之上得到一定能力提升的,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应当正确认识和了解分层教育。这并不是一种歧视或者人格分层,是一种以“以人为本”为教育理念的具体教育方法,教师在实施过程之中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平等对待每一个层次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玺花.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学科分层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43-44.
[2]周志义.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58.
[3]周志坚.浅议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29-531.
[4]米英.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亚太教育,2019(1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