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基于普通教育视角看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6期   作者:贺国惠1 张敏敏2
[导读] 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特殊教育,教育规律是相通的。

        【摘要】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特殊教育,教育规律是相通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应该落实到特殊教育的课堂。特殊教育的优秀课堂,一定是理念合适的课,一定是目标合适的课,一定是方法合适的课,一定是对话合适的课。
        【关键词】特殊教育  课堂教学  
        
         一堂好课,一定是理念合适的课堂。合适的,从共性上说一定是先进的、科学的,从个性上说一定是正确的、适合的。没有合适理念指导,教师越努力,对于学生来说,越是灾难。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是动态变化的,是涉及两个人以上交往的实践行为,但由于这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上只能是学而不是教。对于特殊教育,更是如此,因为相对来说,特殊儿童学习能力较低。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实质意义的特殊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不单单是口号,更应该落实到每一堂课。前不久近距离观察了特殊教育两节课。执教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都能以学生为主,教学中能时刻面对学生,关注学生。有位教师还特意设计了师生角色换位的环节,让学生成为强者,值得肯定。理念合适,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教学设计上,还应该体现在学法设计上。在《热闹的池塘》中,有个儿童明显跟不上其他孩子的节奏,要么不做活动,要么明显迟缓,执教老师显然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注意这点。从根源上说,说明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没有深入到我们老师的骨髓中。特殊教育核心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儿童的生活技能,牢固根植“合适的教育理念”比普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堂好课,一定是目标合适的课堂。目标合适指什么?个人理解应该是,能发展智力,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生活能力。杜威认为,良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特殊教育:特殊儿童的智力也是可以发展的,特殊教育的课堂也是能发展儿童的智力。目标合适的特殊教育课堂应该是这样的课堂:坚持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本,能使特殊儿童原有的基础得到特定的发展。
         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这个定位非常重要。但我们很多时候忽视了这一点,在上课中给弄丢了,“走着走着,我们就忘了来时的路”。目标先行、目标导向,才能有序有效实施教学。正因为如此,我们要用用户思维去确定教学目标:学生是否需要,是否符合学生的实情,是否精准?从特殊儿童实际出发,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么几点:是否还可细化目标,提高可操作性?是否过高或过低,能否更精准?是否还可聚焦某一点,从而提高效益?《好吃的水果》目标定位为“学习句子,对内容进行拓展”,并将之细化成三个具体目标:学习句子,并正确朗读;说出简单的复句,并正确朗读;能围绕主题说一到两句简单的话。这个目标设计较好,层次感很强,操作性也很强。《热闹的池塘》的“单元目标”为“聆听、感受音乐节奏,通过肢体动作和非洲鼓来表达节奏的快慢、强弱”。这个目标的关键词就是“表达节奏”,设计课时目标时应将之有效细化。执教老师将目标分成四点:“通过情境诱导使学生主动参与游戏;能聆听音乐感知音乐节奏的快慢并做出反应;能用跳、拍等肢体动作表现不同乐曲节奏;能使用非洲鼓双手交替合着四拍子进行打击表演。”这个目标表述中的“情境诱导”、“跳”、“拍”、“非洲鼓”等要么就是方法、要么就是手段、要么就是工具,没有抓住核心词“节奏”进行拆分,如“四四”节奏、“两快一慢”等,从而提高可操作性。
         一堂好课,一定是方法合适的课堂。“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方法合适指什么,我觉得首先应该是适合学生的实情,其次是手段丰富,能不断刺激学生。教法与学法设计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以学定教”,二是坚持不同方式的输入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等参与学习活动,做到练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杜威说: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还说,思维的秩序总是间接地跟随着行为的秩序。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教法学法是否有用,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维持,是否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等问题。
         方法设计一定要具体、实在、实用。我们都知道,学生任务完成主要取决于两点:教师给予了合适的支架,教师示范或指导到位。《热闹的池塘》有个“非洲鼓表演”环节,训练学生用非洲鼓表达出节奏。开始时候,学生使用非洲鼓明显不得其法,老师指导之后学生的动作、节奏感明显有改进。这就是明显例证。
         优秀教法与学法一定能做到三点:激发学生兴趣,维持学习动力,提升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热闹的池塘》中,教师主要采用音乐诱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辅之以模仿、互换角色、闯关等方法不断刺激学生。《好吃的水果》以实物探究为主要方法,辅之以编写儿歌,命名儿歌等方法来强化效果。这些教法与学法效果非常明显。
         设计教法和和学法时,可以尝试用底层思维去思考:是否对学生有用?是否还有更有效的活动?是否有有效方式巩固学习效果?从这个角度上说,两堂课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执教老师注意:一是强化个别化支持手段,《热闹的池塘》中有个男孩的反应明显比其他儿童迟钝,这时需要有个别化支持手段介入;二是两堂课要有强化效果的手段和方法,可以考虑联系儿童的经验来强化效果,如让孩子们讲给其他同伴听,讲给家人听。三是《热闹的池塘》训练手段虽然较多,但基本上在同一层次上重复,层次性不强。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堂课都没有巩固效果和拓展延伸环节。这在普通教育中是几乎不可能的。
         一堂好课,一定是对话合适的课堂。对话合适,首先是指充满了对话,其次是指充满了生长,再其次是指有教学生成。教师与教材、课标的对话,要体现自身劳动的第二次创造,有亮点、有灵感。教师设计教学时要与生活对话,创设生活化情景,给予儿童充分的思维空间,我们这两堂课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生活气息非常强。更重要的是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要坚持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形成补充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两节课执教老师都特别注意与学生对话,《热闹的池塘》中设计了学生用音乐和节奏互相打招呼环节,《好吃的水果》有个小组合作的环节,值得肯定。
         对话中,一定要注意教学生成。《好吃的水果》课堂中有一个细节。老师请学生从菜篮中找出红色的水果,一个学生拿出的是香蕉。老师问学生,香蕉是什么颜色。学生回答,香蕉是弯的。老师随之就走开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细节。老师不能因为这不符合预设环节和内容就置之不理。首先应该与其他学生共同肯定两点:该同学表达是完整的,内容是正确的。其次引导所有学生明了“颜色”与“形状”的区别,再次引导该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合适的对话一定会有非常好的生成。
         每一个普通的改变都将改变普通。这句话对特殊教育有着更特殊的意义。套用这句话表达我对特殊教育的感受:每一个合适的做法都都将成就适合。
         参考文献:
[1]张昆.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 000(011):11-11.
[2]王跃华.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关于"因材施教"的评说[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23):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