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6期   作者:范小绵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作为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它既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丰富、规范语言,在广泛阅读中汲取养份;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现阶段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好的方面:有极少部分学历较高的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非常重视的,虽然平时工作忙,仍能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看书,检查孩子的阅读情况。双休日有时间的话带孩子去书店看书,帮孩子“充充电”。
         (二)欠缺的方面:        
         1、农村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        
         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晨读课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所以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地。
         2、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不会读。        
         学生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面对一篇文章,浏览一遍就算了,在阅读时,只看标题、作者、过程和文章要素等关键词,只读不思,只记不想,只知被动接受,成为书本奴隶,收效甚微。在一般课外书泛读时,阅读知识广度很窄,甚至逐字阅读,不会浏览。如果一篇文章后面列有若干问题,大多数学生不是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而是从头至尾通读一遍文章,再看问题,这样的阅读方式效率很低。                                   
三、存在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原因
         在农村的家庭里,家长对看课外书不重视,有偏见,他们的观念是读好老师发的书,而且自己也没有阅读的习惯,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还有就是农村学生不同于城里孩子,自己家中并没有多少藏书,现在的书籍越来越精美,价格也越来越高,很多家庭根本舍不得花那么多钱买书。条件好一点的,家长本身文化水平低,又不知何种书,该如何指导。因此,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课外阅读就根本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校原因
         有许多教师自己没有阅读的习惯,自己的藏书也是少之又少。在课堂上,教师也很少指导课外阅读,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阅读时也就无从下手了。大部分的老师还是拿着教本,依然对课堂学习和课本一往情深,鼓励学生去读课外书的不多。有的学校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只限于口头提倡,很少采取实际行动,积极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学校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在现在的农村小学中,老师们的年度学校考核、教师评职称、评比骨干教师等,教学成绩的考核仍占了很大一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就出现了部分领导和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只抓课本,多做练习的局面,这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重视和有效地开展,教学仍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学生原因
         应试教育下学生不堪重负,没有时间读课外书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同时,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电脑,电视的直观性和电子游戏对小学生充满了诱惑,自制力差的他们面对这些常常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国外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文弃”,久而久之,将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维贫乏,文学修养贫乏。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成了占取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最大干扰项。
         四、改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具体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在农村小学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营造课外阅读的外部环境,二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在动力,双管齐下。具体策略如下:                                   
         (一)培养兴趣激发读书热情。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讲故事。这个方法对中低年段的学生尤其适用。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名人成才的故事,如一代诗仙李白、诗海泰斗陆游、诗国宗师屈原、小说大师曹雪勤、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等,以名人的读书经历及成就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经常向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书目,定时开放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通过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激发小学生读书的热情。
         (二)充实资源保证有书可读。
         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是落实课外阅读的重要前提。目前的农村小学,尤其是比较边远的农村小学,要么没有一个图书室,要么图书室的藏书量太少。因此,学校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一方面争取地方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不断充实、完善学校的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此外,老师一定要注意做好家长的工作,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动员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尽可能给孩子多买书,帮自己的孩子设置一个小书柜,使孩子每天都能沉浸在读书的氛围中。                                   
         (三)指导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1、掌握一般的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记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有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2、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1)浏览。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2)略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要求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精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用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四)深化学生课外阅读检查力度。                 
         1、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因此老师们一定要做好家长的工作,一定要争取家长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        
         2、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定期展示优秀读书笔记,以先进带动后进,使学生共同进步。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能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我们只有了解当前一些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根据所获资料分析造成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及阅读能力大小差异的种种因素,使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为农村学生多方面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让农村孩子也能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王道俊  王汉澜《小学语文教学》,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