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6期   作者:唐国婵
[导读] 生物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

         摘要:生物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要传授学生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应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阐述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培养策略和方法。高中生物学科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学生不仅要掌握各个知识点,还要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学生是否具备核心素养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直接关系。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和情感,增加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1]。从生物学科的角度来看,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应该具备生命观念。生物学习主要就是对生命的研究,学生不仅要掌握生物发展的规律,还要正确看待生命现象,辩证的分析生命特性以及生物圈中各个生物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生物;第二,学生应该具备理性思维。生物学科具有严谨性的特点,其涉及许多概念知识,学生应该具备归纳、推理、概括等能力,并以此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第三,学生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学习生物知识并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为了利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性的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集体精神、爱国精神、环保意识等等,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能力培养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能力素养的重要性。虽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有所转变,但是高考带来的压力和影响依旧不容小觑,很多高中教师仍旧比较重视提升学生的卷面成绩、答题技巧,忽略了培养学生探究、分析、总结、应用等能力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比较死板,并没有达到生物教学的目的。
(二)缺少实践教学
         生物是一项重视实践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教材知识点、试卷例题等内容的讲授,生物实验在课堂中占据的比重较小。即使教师展开了生物实验教学,也普遍以演示为主,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少。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造成课堂氛围枯燥乏味,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探究、应用等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缺少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三、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一)重视情感培养,强化理性思维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可以传授学生知识技能,但忽略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性[2]。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创新教学观念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课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先帮助学生了解细胞的组成元素,分析碳元素为什么使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使学生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方法,同时强化学生分析、思考、探索等能力。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
(二)导入教学情境,传递生命观念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概括、归纳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充分掌握生命的规律和现象,并利用社会生物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生物有正确的认识。教师也可以采用情境导入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利用语言描述和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描述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的环境由多种物质组成,包括地壳表面的水、岩石、空气等等,那么这些物质又由哪些元素组成?生物需要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然后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生物由哪些元素组成?通过这种描述和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进入到探究生物元素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索答案的欲望。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以大豆和花生为例,列举二者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这二者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生命科学中体现科学世界观,加强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强化学生的生命观念。
(三)增加实验教学,培养鼓励科学探究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物实验。与讲述式的教学方式相比,生物实验具有直观性、趣味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严谨、安全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先带领学生了解各个实验器材的作用和使用方式,可以先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操作演示,然后学生再自己动手操作,深入感受实验的乐趣;其次,教师要详细说明实验的细节,强调实验中的重点环节,提升学生实验的严谨性,使学生可以按照要求规范逐步进行实验探索,从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注意观察和分析,如果实验结果出现偏差,教师不要直接谴责学生或追究错误,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和纠正。
例如,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等实验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学生可以运用已经准备好的显微镜、镊子、载玻片刀片等器材,根据教师讲解过的知识和展示过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的规划和记录,然后将观察到的结果与教材中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是否准确,以及观察到的结果有什么意义。通过实验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充分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促进师生交流,增强社会责任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例如,在《免疫调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个改善身体免疫机能的方案,阐述方案的原理,如果符合生物学的原理,学生可以依据该方案进行自身的免疫调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做出理性的判断和解释,尝试自主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讨论,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此,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培养学生情感、增加实验教学、促进交流沟通等方式,以此强化学生的生命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涂六梅.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研究[J].中华少年,2018(20).
[2]朱东升.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研究[J].文存阅刊,2018(10):201-201.
[3]张小艳,罗军辉.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