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文化的设计创新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6期   作者:宋珂
[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时代传承的的民族瑰宝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时代传承的的民族瑰宝。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留给中华儿女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而陶瓷艺术更是其中的一颗耀眼明珠。了解与研习中国传统的陶瓷文化并运用在当代设计中,对设计师自身修养与民族特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篇论文通过中国传统在当代设计中的创新与运用,来探讨陶瓷艺术在当下,在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创新与升华。
         关键词:中国陶瓷、创意设计、时代创新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在彰显个性的时代,随着社会发展与生活品质的提高,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竞争也日趋频繁,这时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文明古国的美学沉淀,让中国设计更具独特魅力。在现代中国设计中,诸多中国特色的佳作出现,设计者赋予了传统文化创新的生命,同时也将现代设计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底蕴。陶瓷的外在形式是“器”,但内在容纳的不仅是物质,还有精神和意识。纵观五千年的中华陶艺历程,从彩陶的素朴雄伟到宋瓷的清幽崇高,再由唐瓷的雍容华贵到清瓷的精巧娇妍。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走过的是一条由天真自然为开端、经过完美超逸的高峰,渐渐步入矫揉造作境地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兴衰交替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真实写照。
         中国设计,魅力陶瓷。
         陶器是人类大量用火以后的结果,围绕着中国的史前陶器,我国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更多的资料来填补,特别是中国的史前陶器在器壁上,各种形式多样多变的形式,生动的趣味,恐怕是在同时代任何民族陶器上所不能比拟的。人类从百物的生长中知道了季节的更替生命的从死灭到复苏,中国陶器的纹饰除了图腾符号的简化之外又仿佛有了一种静下来观察万物的心情。是坐在田垄边“子兴视夜,明星有灿”的农业初民吧,那浑朴厚重的精神一直延绵到今天而不衰那“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的思想精神。彩陶文化的主要特征:首先是被大量使用,彩陶的地区分布广泛,东至山东、南至香港、西至新疆、北至长城都有它的踪迹。彩陶的造型雄伟简朴,色彩单纯和谐,纹饰生动自然,,想象力极其丰富,制作厚薄均匀,工艺精致。尽管还属于“史前文化“,中国艺术的特有的意蕴精神和审美表现都得以充分展示。
         彩陶最初是为生活需要而烧制,随后进一步也为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创造出许多集实用与审美一体的彩陶器。         彩陶文化属于人类“童年时期“艺术,然而对点、线、面视觉         语言的运用和发挥是迷一般的娴熟。
         汉代陶瓷无论器皿还是陶塑都体现出那种简练质朴、豪放不羁的雄壮风韵,是坚持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意向创作原则的结果。汉唐文化给人总的印象是粗线条,不论是器皿、陶俑、陶塑,讲究舍本求末,那粗大的形制,那带有楚文化遗风的浪漫图案纹饰,那简洁异常的手舞足蹈的大跨度动态,这种依赖性适合神韵来表达意境的艺术手法,这是“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的儒学思想的体验。这也正是汉代陶瓷艺术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社会崇尚厚葬之风,陶俑和明器大盛,这又是促成汉陶发达的另一原因,陶俑或神情肃穆,拱袖静坐,或长裙及地,袖手拱立,自然生动。汉代明器的大量流行,陶工遵照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生动地塑造汉代的现实生活场景,其中有豪华的楼阁城堡,有生动的田宅模型,点缀其中的人物、动物,虽不精雕细刻,但无不神形毕具,自然生动,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也是汉唐文化具有生命力的另一重要原因。
         魏晋青瓷源于魏晋南北朝。国家正处于四分五裂,动荡不安的阶段。兵荒马乱,民生疾苦,但在文化艺术思想方面却挣脱了汉代“吏官文化”的束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由于道家的盛行,玄学对汉儒经学的反叛所致,玄学主张个人悟性的自由创发。反映在晋瓷上,则离不开清淡的格调,因而醉心冷静、幽玄的青釉瓷器。青色类玉,以玉比德,一方面符合中国传统崇尚的人格品德的思想。一方面,玉色内蕴,也非常符合中国人内向的民族心理特性。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在南北朝非常的迅速逐渐中国化。以“直指本心”,“见性成佛”为本义的“禅”宗,明显的区别于印度原始佛教,可见西来佛教在此时已融入中国人的观念之中。陶工们在创作中追求一种“事外有远致”的心灵美,而它的形式便是“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似的超然玄远,清新自然,于是才有神驰神纵的晋瓷和超逸优游的飞天形象。其中体现了晋人无所为而为的创作心态,显示了强调个性风采的美学面貌。玄学主张的个人悟性的自由创作,尊重个人价值,崇尚人格之美,提倡君子比德于玉,这种美学思想的支配下,在陶瓷艺术作品上的表现则不离清淡。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陶瓷文化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已不仅是天人合一,而是天地人合一了,这正如英国学者李德在《艺术的起源》中论及中国艺术时所说的一段话:“就整个历史而言,中国艺术都把自然射形成一种宇宙普遍在的力量赋予了生命的现象,因此,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先使他们自身处于这一力量的神交之中,然后把其所有的本质传达给观者。……”唐代陶瓷艺术正是这种神交的结晶,它完全体现了中国传统陶艺一以贯之的意蕴精神,这种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展现了唐代陶瓷艺术的光辉。陶瓷艺术首先满足生活的需要,三彩陶器的产生和发展,就跟唐代贵族提倡厚葬之风有关,它也符合生死病重,视死如生的传统观念。墓葬中许多彩陶骑马俑就是唐代贵族盛行,神马出行的真实写照,至于充沛丰满,具有张力而又虚而不发的唐永造型,则充分的体现了唐帝国的昌盛国力和人民的自信精神,丰而不腻,媚而不俗的三彩女俑,显然是受杨贵妃似的美人风尚影响所致,但也显示出鲜明完整健康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风韵,而成为我国古代雕塑史上极具特色的艺术杰作。唐代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时期,唐代文化广取博收,对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印度文化至东汉传入中国至唐代才逐渐汉化,受佛教影响,象征佛教的莲花及一些有关佛教的故事在陶瓷装饰上被广泛运用,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的伊斯兰艺术传入中国,此时中国陶瓷从造型及装饰内容及色彩运用上。均充满了异国情调,由唐代开始的中国青花艺术宝相花缠枝纹以及众多的湖人造像,均是经中外文化交流后中国化的有力佐证,此时青瓷依然是造瓷的主流,由于北方形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宋瓷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可称得上是一个高峰,历代文人墨客都对他做出极高的评价,《饮流斋说瓷》记载:“观于宋瓷汝、均、哥诸窑器制作凝重古雅,而瓷质之丰腴、润釉色之晶莹,历千古而常新……宋代制瓷,虽研练极精,莹润无比,而体制端重洁雅,犹有三代顶彝族之遗意焉。”受老庄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的玄学思想影响,中国传统陶瓷也以追求自然风韵为本,反对一切多余的人为雕饰,要求陶艺不仅仅停留在炫耀工艺技巧的阶段,并且要上升至表现思想情感的境地,追求清静悠闲的格调,宋代的青瓷无论其质其色,都呈现出玉的光彩,这不仅符合中国传统的以德比玉的思想,又反映了玄学所弘扬的清淡高逸的审美风尚。宋代矜持含而不露的美玉精神吻合中华民族一贯内心内向的心理特征。我们面对定窑的“白”、汝窑的“雨过天青”都是在面对一种“不可能”。把形式与色彩降到最极限的低度;宋瓷,从形而下的“器物”升华成为一种精神。宋代艺术的动人之处,便是它常常是以一种暗示的方法存在,使存在变成一种理念。
         元代青花瓷绘风格的形成源于当时倡导的美学思潮,古代画论中有“宋人尚性,元人尚意”之说,元青花瓷绘中所表现的“众美集腕,传神写照”的艺术形象。回旋往复,气韵生动的装饰构图,充溢着中国传统的“意蕴”精神,表现出元代陶工高超的意匠。元青花瓷绘风格的形成,还源于蒙古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民族风格和生活方式,当然也融合了中原汉民族柔美内秀的性格特征元青花瓷在艺术思想上是非常超脱的,但在表现手法上又是非常现实的,这是元青花瓷所以在艺术上独树一帜的根本原因所在。

青花器以传统笔绘的手法,使用氧化钴料在生胚上进行别开生面的装饰,色彩明净素雅,很有传统水墨情趣和民族特色。
         明代青花和彩绘瓷器风格较高,华而不俗,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陶瓷装饰艺术。但从明清两代瓷器发展总体风格而言它仍以 “错彩镂金”的总体面貌表现出繁缛和轻靡的风韵,集中体现了这两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社会文明。明代的建立在上层建筑内标志着汉文化的回归,特别是“儒”家思想重新统一天下。儒文化的发展和孔子强调的“尽善尽美”,明显的贯穿“礼乐”肯定艺术的思想,因此尤其重视人为的装饰和形式美的追求,这跟宋瓷在道教“无为”的思想左右下,追求内省的自然品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明代开始中国陶瓷结束了延续千年的单纯“南青北白”的烧造历时,正式进入了五彩缤纷的彩瓷时代,彩绘装饰成为瓷器装饰的主流,青花五彩,艳红翠绿。最突出的表现是“斗彩”。据传,此期彩瓷器与黄金同价,可见“斗彩”艳而不俗的艺术价值。
         整个清代瓷器工艺大进,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的官窑和民窑都兴盛非凡,康熙五彩,雍正、乾隆的粉彩,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由于当时制瓷工匠已经高度的准确掌握了釉料的配方和烧成技术,所以清代仿古也十分盛行,而且达到了乱真的地步。康熙、雍正时期都已仿制明代宣德和成化瓷为能事。但与此同时清代也创造了许多新型的式样和装饰品种。这些式样和装饰的出现首先受制于于帝王的爱好,比如乾隆自命风雅,故大力提倡文房四宝、陈设用瓷。
         统观明代彩瓷,虽繁辱明丽,但整体上还保留了宋瓷的淡雅风格,其笔法简练、色彩淡雅,其型、其色、其质仍追求高度的统一协调。而清代彩瓷,特别是乾隆后,图案繁缛之极,轻靡之极,中国陶瓷雄强简朴之风,荡然无存。尽管清代彩瓷在工艺技巧上,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但从艺术方面去考量,则另当别论。
         即将进入新世界的人们为什么要一再去回顾和欣赏这些古迹斑斑的印痕呢?解决艺术的永恒性秘密的钥匙究竟在哪里呢?一方面,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时代的新作,诚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尽管是莎士比亚,也不能代替今天的作品;艺术只有这样才流变成异而多彩的巨川;而从另一方面,这里反而产生继承性,统一性的问题。比如说,凝冻在上述种种古典作品中的中国民族的审美趣味、艺术风格,为什么仍然与今天人们的感受爱好相吻合呢?为什么会使我们有那么多的亲切感呢?是不是沉淀在体现在这些作品中的情理结构,与今天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有相呼应的同构关系和影响?人类的心理结构是否正是一种历史沉淀的产物呢?也许正是它蕴藏了艺术作品永恒性的秘密?也许应该倒过来,艺术作品的永恒性蕴藏了也提供着人类心理共同结构的秘密?生产创造消费,消费也创造生产。心理结构创造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体现人类流传下来的社会性的共同心理结构。然而它们既不是永恒不变,也不是倏忽即逝,不可捉摸。他不会是神秘的集体原型,也不应是“超我”和“本我”。心理结构,浓缩了人类历史文明,艺术作品则是打开了时代魂灵的心理学。
         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中国传统文化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中国传统陶瓷在艺术上的深厚积淀和杰出成就。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陶艺创作以及设计工作的设计师来说,深感培养和造就一名中国现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必须从了解和熟悉本民族的陶瓷文化艺术做起,引入引进外来文化固然重要,但引进的目的是吸收,而绝不是替代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是十分丰富的,陶瓷又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对于从事陶瓷艺术的专业人员来说,仅仅停留在对历史和工艺的了解,显然是不够的,他必须从整个陶瓷文化以及从艺术的,甚至从哲学的高度对其进行专门的,深入的探讨,才能引发和推动陶瓷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运用。设计是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感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的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特别陶瓷艺术是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替代的。如何在当代设计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开创多元化的设计形式,已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熟练运用传统元素及文化提炼与时代结合,创作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设计。
         文化思想和修养,对古今艺术家的艺术观、艺术理念和艺术表现形式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思想,并由此催生了独到见解的艺术思维,和创新理念,提升了自身的审美格调和思想价值,也为将来的艺术创作和审美高度的确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创新的历史,人类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既创造了其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同时也创建了宗教、哲学、艺术的历史文化。因此人类文化的修养与否也就决定了创作者的作品成与败,唯有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人,不卑不亢,不急不躁,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人生中自得其乐,达观自在的心理因素,才能在创造与创新上游刃有余。艺术家与设计师的个人文化修养表现出来的智慧、善良和知识的综合美,才是一种审美的内在力量,是优秀品味与价值外在的体现。
    在设计上,笔者通过“形、色、质、光、涵”的运用,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陶瓷文化运用在创作中,从设计的造型上、色彩上、材质上结合当代灯光照明的运用,体现出东方意境的文化内涵。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所设计的一系列平面作品,对中国元素的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书法、传统工艺、传统图案、古代哲学思想这些最具有中国民族化的元素都融入到作品当中。到“故宫文创”这几年的文创产品热销中,感受到时代在进步,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依然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中。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符合中国设计师的灵魂才是新一代设计师的立身之本。从汉唐文化的大气繁奢到欧洲巴洛克风格繁复夸张;从宋代的的清淡高逸的审美风尚到德国包豪斯学院提出的“少即是多”。东方的设计与意境,有着无可超越的美学高度。
     在笔者个人创作的陶瓷作品和设计作品中,从“墨分五色”的传统水墨变化到当代水墨晕染出有着抽象油画的绘画作品;从起源于唐代的茶道的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到当代人简化的大杯放茶的便捷冲泡的喝茶方式;从唐代三彩的自然溶流,色彩交辉,到当代陶艺中浓厚的犹如印象派油画的彩色及琉璃釉色创新装置作品;从茶空间设计中“形色质光涵”的东方意境的设计探索;到符合与匹配当代人生活使用习惯的多功能室。发掘现代人难以承受的居住与休闲需求中,对生活美学的传统文化创新和简化,从而满足设计创新,文化传承的需求点。从自身研发文创产品中,从中国茶文化的器与五大茶类的搭配,到从西方文化的咖啡与色彩感受,不断寻找东方元素在当代全球化化生活方式中的体验。深刻感受到歌德所说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精髓。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和谐统一的中国传统意境美学深藏于形式中,意境通过审美来体现。一切审美活动的最后都是指向欣赏与使用。欣赏是设计境界的完成阶段,也是意境创造的现实目的。
         在当代生活中、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完美与便捷、物质与精神,审美与实用的完美结合才是当代设计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们作为当下时代中的艺术工作者应该为之追求与奋斗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淞贤,《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研究》,ISBN:9787550310803,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6
【2】蒋勋,《美的沉思》,ISBN:9787535669599,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4
【3】李泽厚,《美的历程》,ISBN:9787108030375, 生活.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