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析 裴淑凯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6期   作者: 裴淑凯
[导读] 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
         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是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本原,艺术美之灵魂。相对论变化的结果。
         【摘 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更是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节奏是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也是音乐旋律的“骨架”。所以,节奏在音乐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分析和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的训练方法和方式,对于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儿童音乐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课堂游戏训练节奏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参与体验、身心投入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学习状态达到最佳。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其身心特征表现为喜欢表现自我,活泼,爱动,对未知的事物表现很强的兴趣。从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节奏教学任务来看,其表现为节奏结构简单、生活化、常识化、场景化,且充满律动感。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的训练应该充分把握小学生这些身心特征,充分分析音乐教材,了解小学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的特点、任务,把节奏与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理论化的节奏知识变成非常生动和形象的东西。比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玩律动方面的游戏,通过肢体有节奏的运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满足学生活泼爱动、表现自我、好玩等等这些的特点,也就达到训练学生音乐节奏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将学生几人分为一组,让他们随着节奏摇摆身体,或者拍手、跺脚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排成一排或者围成一圈,进行手的舒展和前后的踏步。再如,将全班学生以6人为一组、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模拟时钟走动的快慢来感受节奏。
         二、运用诗歌朗诵训练节奏
         诗词不仅词句优美,而且饱含深情,还能够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对诗词的朗诵,本身就必须把握一定的节奏,所以小学音乐中节奏的训练还可以用朗诵诗词这一方法。教师可以找一些学生熟知的诗词,饱含深情地朗读或者带读,增强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力。要注意的是,在朗读诗词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朗读的节奏,用手拍打出节奏,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感受到节奏。比如:
× ×. × × ×― | × ×. × × ×|
远 看  山 有 色,   近 听 水 无 声。
× ×. × × ×― | × ×. × × ×|
春 去  花 还 在,   人 来 鸟 不 惊。
         学生在朗读自己熟悉的诗词中,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节奏的形象把握,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协调能力。
         三、模仿生活场景训练节奏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以自然声音、现象、场景等为启发元素,经过教师的即兴创作,把节奏融合生活中,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节奏教学中,使学生形象的理解节奏,掌握节奏。通过模仿生活场景训练节奏,能够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心态中来学习节奏,把生活场景融入节奏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节奏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直观明了的学会掌握节奏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节奏的记忆和理解。比如,在教学生如何认识音符时,可以让学生先找出生活中一些动物的走路姿态,然后根据动物走路的节拍把音符形象化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模仿公鸡走“咔、咔、咔、咔”,马驹跑“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等。教师再根据学生模仿的节拍在器乐上弹奏出来。教师还可以从生活中不断挖掘哪些声音长与短不同的律动,引导学生用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来、拍出来。如:
         (1) × × | × ×|| 读作:咚咚咚咚 (模仿心跳声)
         (2)×× 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3)××× 读作:咚咚咚(模仿敲门声)
         四、使用各种乐器训练节奏
         用乐器训练节奏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乐器,懂得乐器的一般特性,会使用乐器。在课堂上,让多名学生拿不同的乐器,让一个学生模仿或即兴拍打节奏,然后由不同的学生用器乐演奏出来。或者由学生用器乐演奏一组节奏,然后由其他学生用手拍打出来。或者,一部分同学朗诵诗词,由另一部分同学用器乐演奏配音。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可以用同一种器乐将声音长短和变化的节奏即兴演奏出来,然后由学生现场模仿。
         五、节奏感训练融入孩子的语言    
         节奏感是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的基础。良好的节奏感首先要有节拍感,小学生年龄较小,在教学设计上就必须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孩子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较容易的。节奏大多是从人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密切联系,为了表现节奏,可进行有节奏的语言朗读,讲一些词、短语、简单句,并拍出节奏。即兴说一句有节奏的话,这样孩子们都想说出最漂亮的词句,拍出最好的节奏,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孩子们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在教《花喜鹊和小乌鸦》歌曲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歌谱里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通过让他们画大花瓣和小花瓣,解决歌曲中的附点节奏。还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节奏朗诵他们熟悉的古诗。如:《春晓》xx xx | x-|和x x |xx  x|抑或是x x. | x x | x -|这样的节奏型。
         六、把节奏感训练融入到情景创编中    
         德国的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我的教育思想中有这样的想法: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动作伴奏,哪怕比较简陋。” 给学生欣赏《鸭子拌嘴》、《老虎磨牙》等音乐片段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维;这样为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铺垫了一条新的途径,对发展学生的演奏能力及表演创造潜能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而这种探索不仅是音乐表现与创造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音乐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一种融合与创新。通过模仿“挑水”的来练习一组不同的节奏,拿着小桶跑步到水边的节奏,用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乐句;水杯盛水到水桶里的节奏,用一个四分音符和一个四分休止符交叉进行组成的节奏乐句;挑起水桶迈步的节奏,用四分音符组成的节奏乐句;走了一段路有点累了,脚步放慢的节奏,用二分音符组成的节奏乐句;终于到家了,放下水桶高兴欢呼的节奏,用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乐句 。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性较强、专业性较强的音乐节奏知识演变成生活化、趣味化、形象化的形式,把纯知识性的东西通过表演、模仿、游戏等形式表现出来,用“动”的东西表现“静”的知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学。只有调动学生参与,在各种活动游戏中感受节奏、学习节奏、创造节奏,才能学好节奏,打好节奏基础,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创作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