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6期   作者: 梁升河
[导读] 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学校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

        摘要: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学校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身心健康既是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目前学校的各科教师在进行上课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才能从事相关学科的知识教育。另外还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用符合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式和方法开展教学。不仅文化科目如此,体育科目中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支撑,进而学习文化科目会更加得心应手。本文作者从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体育课堂的意义和如何开展培养心理素质的具体措施两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希望能为初中体育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心理素质;培养
引言:传统的体育课堂只是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和身体健康,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新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求教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重视和培养。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讲,仍然有不少学校的体育课对学生心里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开展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新型初中体育课堂迫在眉睫。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先行者,先行培养心理素质会对体育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对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心理素质对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影响
         体育课程多半以体育活动为主,不同的体育活动有不同的强度和难度。另外伴随着升学、考试等的压力。学生难免会有胆怯、逃避的现象。为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则会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心理素质良好,会自发克服活动中的困难,锻炼自己迎难而上的态度。另外若体育课上某个动作不够标准,该生会主动要求教师指导讲解,也不会存在被嘲笑的现象。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体育课程来讲是一个必要条件。
(二)良好心理素质对教师顺利开展体育课程的影响
         初中生目前仍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的时期,有很强的向师性。一节优秀的体育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良好的配合。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一般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正确讲解体育活动,并且会重点强调注意的地方,提前打好预防针。此时,学生依据良好的心理素质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教学效果会立竿见影。学生如果出现怯场等问题,教师势必要留出单独精力辅导该生,那么教学进度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受到影响,对整个课程的顺利开展形成阻碍。因此,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保证体育课程效果的有利条件。
二、初中体育课堂中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从教师自身来讲,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有叛逆心理,不同于小学生“乖乖宝”的形象,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导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小学生的方法。

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成为新世纪“开放型、学习型的教师”,体育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多多了解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知识,比如查阅相关书籍,在线接受继续教育,定期开展教研,共同探讨问题,开展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等方法,另外及时总结学生在心理培养中出现的任何问题,找到方法,为解决以后类似问题提供参考。教师还要结合相关的体育知识,对学生进行性格培养。重点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养成乐观的精神,在进行活动训练时,重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帮助学生调整状态,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格、意识等,逐渐提高对体育课程的感知能力,协调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积极地课程参与感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有助于树立学生信心。而自信心是学生能够认真完成各种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具体培养学生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学生是独立发展的个体,这就意味着学生有各自的发展特点,比如不同的优势以及特长。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即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培养学生自信心。比如基础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动作的要求上再严格一些,争取做到优秀。而对基础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降低难度,先从简单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先从基本完成该动作开始,再慢慢提高要求。在课堂上,我们也能感受到有些学生是比较积极的,有些学生比较内向。对比较积极的学生教师可以令其当作教师的小助手。比如,分发教具,当小裁判,监督其他学生等。而对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多以引导为主,重点提升对体育的兴趣,不要勉为其难。
          2.正确利用奖惩机制。课堂中,教师会经常用到奖惩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度。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身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要避免单一的评价体系,开展多角度的评价。评价标准也不能仅用是否完成体育活动为标准,而是可以从学习态度、课堂参与感、乐于助人等方面对学生评价。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为培养心理素质做铺垫。
(三) 开展多元化的竞技体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
    在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增强环境适应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挫折教育对其影响很大。而挫折教育的有效开展,往往通过竞技比赛的形式进行。学生在比赛中会面对输赢的问题,也会遇到任何突发情况。这就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供了强有力的训练。比如在长跑过程中如何进行弯道转弯,遇到突发情况,比如跌倒,变道,抢道的情况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如何正确看待输赢,如何全面评估自身能力进等,都是在竞技活动中得以体现。比如在长跑接力赛中如何传棒,接棒,如何配合其他队员,若一名队员落后,其他队员如何提升心理素质,后来居上等。体育教师若能在实际比赛中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则会大大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总结: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思想,学习先进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围绕相关体育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心理素质锻炼,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果嵘琳.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途径.魅力中国. 2018.(108)
[2] .刘芳.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教育科学:引文版.2015(026)
[3]. 李冰滢. 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探索.教育.2016(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