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朗读潜力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6期   作者:王晓荣 曾世华
[导读] 朗读是把富于感情的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形式。
         摘要:朗读是把富于感情的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形式。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它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以读代讲”科学地进行朗读潜力激发,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就能为语文的朗教学打科学的基础,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一下几点真实的做法:
         关键词:朗读潜力;少数民族学生;激发;兴趣;倾听。
         一、兴趣激发
         兴趣是推动学生朗读的内在动力。
         朗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在选择激发兴趣时要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朗读是传播文字,人则是展示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但是绝大学生都没朗读课文的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它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的发自内心去朗读。
         二、倾听激发
         倾听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修养。
         如何倾听别人的朗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倾听同学的朗读,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才能开发智力,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做为少数民族学生,有相当的人都不大熟普通话,如果在课堂上又不认真倾听,其结果往往是课后一问三不知。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同时还要着重告知学生,听别人朗读时应该全神贯注,凝视老师或同学的眼睛,不能东张西望、心猿意马,不能打断对方的朗读。在听之前,给学生提具体要求,如:“仔细听,讲出你听到哪些感兴趣的内容....等下要提问”学生有了目的,就会更加注意去倾听。
         三、朗读潜力激发
         1.“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典型,让学生在全方位的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朗读潜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我参加的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的过程中,有很多名师的课堂始终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甜美朗读声,特别是湖南的璩艳霞老师的课更是形式多样的朗读声不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提倡开放性朗读!
         叶圣陶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的描写变成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被动者,变为一个当局者主动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充分准备。加上老师入情入境的课堂朗读指导,能很快地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情景中去。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渴望祖国繁荣富强,希望祖国能不断的发展,自己愿用菲薄的力量在祖国建设过程中能起到作用.用一条纵线将祖国的发展以及自己渴望在祖国的发展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
         3.分角色表演朗读,借助人物动作、对话、神态感悟理解课文。
         《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合作学习,投入情感去学,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教学的真正“革命”。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虽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学生并没有体现出主体的作用。这是为什么?我认为,不是角色转化的问题.关键是学生还没有进入角色。所以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进入角色。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让学生充当主人公。分角色朗读,是一种让学生进入角色的途径和形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个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孙权劝学》时,这篇文章是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我让学生分解色朗读,读完以后,“通过以上同学的朗读,你们觉得孙权、吕蒙、鲁肃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学生很快就总结出:
         孙权——关心下属、善劝、好学、对人要求严格…
         吕蒙——听劝、知错就改、勤奋好学、胸怀坦荡…
         鲁肃——爱才、敬才、识才…。
         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通过充当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凶、善.....,读者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在朗读中理解感悟“以读代讲”教学目标。
         4.充分发挥媒体名家朗读的示范作用。
         “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签署开展建设合作的一项公益项目,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今年5月,“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上线发布了首批100篇音频教材。半年多来,这些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用标准普通话倾情录制的“有声语文教材”,已经惠及了全国1.5亿中小学生和900多万教师。“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第一、二季作品共计200篇,据悉,第三季作品也已在制作中。
         古人云:“以吾身入乎其中,方能识其真味。”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以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如果教师重视用丰富、优美、正确、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去范读,哪怕只是一段,甚至是一句,有意识地让学生想象,对学生阅读潜力的激发和想象力的提高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多种朗读形式的运用训练朗读技巧。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分组读,以小组为角色或小组负责段落的,增强小组凝聚力。分男女生读,营造不服输的课堂气氛。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如《驿路梨花》)梨花的朴实无华,就是边疆民族淳朴民风的象征,梨花的香气四溢,就是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象征,“处处开”的“驿路梨花”,饱含了作者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淳朴民风、对发扬光大雷锋精神的一代新人的赞美、热爱、崇敬之情。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科学地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朗读潜力激发,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朗教潜力的激发打下科学的基础,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 《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3] 《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上线发布了首批100篇音频教材.2019年5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