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视角下结合单元习作的课文文本解读 ——以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梅花魂》一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6期   作者:李婷婷
[导读] 尽管“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语文能力

         尽管“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语文能力,但是,在国内外的母语教学实践中都已证明:“阅读”和“写作”之间确实存在很多共通的知识,恰当的“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在编写时,更加重视落实“读写结合”策略,从三年级起,重新植入了读写例话和专门的写作单元。教材中大量选文结合单元习作目标,编写了一系列课后小练笔,目的也是引导教师更多地关注单元习作训练目标,关注读写结合。
         本文将在以往读写结合研究的基础上,以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梅花魂》一课为例,深入挖掘小学部编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的资源,结合教材中具体的课文开发读写训练点、设计读写结合训练思路,指导学生内化在阅读中所学的写作方法。
         《梅花魂》一课中,作者三次写到了外祖父“哭”了。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这是课文第一次写到外公哭了,文中的“我”当时还很小。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这是课文第二次写到外公哭了,文中的“我”当时刚得知自己将要和家人一起回中国了,而最思念祖国的“外公”却因为年纪太大了不能和我们一起回国。
         “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这是课文第三次写到外公“眼含泪水”,文中的“我”虽然“稚嫩”,却也不是全然不懂得,于懵懵懂懂之中,我依稀也已经感受到“外公”的哀伤和他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三次“哭”,这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念之情越来越深、越来越浓。

看着外祖父三次“哭”,“我”的感受也在不断变化:最初,看着外祖父哭了,“我”觉得好笑;后来,看着外祖父哭了,“我”感到意外;最后,看着外祖父哭了,我满怀感动与敬佩。
         这个单元的习作是《那一刻,我长大了》,要求选择成长过程中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比起单独地记叙一件事情,学习《梅花魂》的写作方法,选择某一件成长过程中经常经历的事情,对比“以前”没长大的表现、感受和“这一刻”长大了的表现和感受,更能体现成长的过程。
         如,从小,我们无数次享用着父母亲为我们精心制作的美味佳肴。于是,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读写结合训练思路:
         1.平日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王子小公主一般坐享美食,你有什么表现?有什么感受?
         2.和父母亲闹矛盾了,或者是做错事情惹得父母亲生气了,心有不安地吃着父母亲端上来的美食,你有什么表现?有什么感受?
         3.自己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学会了制作这道美食,和父母亲一起享用,看着他们一脸欣慰地吃着,你又有什么表现?有什么感受?这一刻,你是否会觉得自己长大了,懂得感恩父母、懂得回报父母了?
         再如,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一出生,我们就不停的学习各种各样的本领。于是,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读写结合训练思路:
         1.第一次看见别人会某一项本领,心生羡慕,你有什么表现?有什么感受?
         2.第一次尝试学习这项本领,心怀期待,你有什么表现?有什么感受?
         3.学习中,遭遇到困难或者失败,心生退意,你有什么表现?有什么感受?
         4.历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学会了这项本领,心满意得,你有什么表现?有什么感受?这一刻,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你是否会觉得自己长大了?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梅花魂》一课,学会了在重复之中对比体现变化的写作方法。迁移到本单元的习作之中,学生尝试选择某一件成长过程中经常经历的事情,对比“以前”没长大的表现、感受和“这一刻”长大了的表现和感受,写出成长带来的变化。乃至以后,当学生在写“变化”这一类文章时,都能考虑从“重复之中对比”这一角度去构思。以读促写,以一篇带多篇,这不正是读写结合的意义所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