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文化”进小学校园的实践与探索 ——以宁波市鄞州区江东外国语小学“阳明文化”建设为例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6期   作者:周萍萍 屠 洁 张雪琴
[导读] 2015年,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讨论时指出“今天,我们不仅要坚定‘三个自信’
         一、阳明文化进校园的成因 
         (一)传承阳明文化,是精典之传承,时代之需求。
         2015年,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讨论时指出“今天,我们不仅要坚定‘三个自信’,也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增强文化自信。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二)推进阳明文化,是教育之精髓,塑格之根本
         致良知,知行合一,是明代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而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德行又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针对当下我国小学教育存在的认知与行为的分离现象,如学生中出现的“自我为中心”“对规范的漠视”“校园欺凌事件”等问题,迫切呼唤小学教育回归良知,以求知行合一,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三)发扬阳明文化,是校园之“幸福”,是办学之所向
         我校以“为幸福导航”为核心办学理念,以培养“会幸福的孩子”为办学目标,希望学生快乐自主地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富有意义的成长。基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教育实践是指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阳明文化的渗透,知行合一的润泽,通过资源整合、课程实施,成长行动和评价创新等一系列教育过程,让良知浸润童心,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让学生做一个享受教育的幸福之人。
         2.“礼智”学习社区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礼智”学习社区活动,学习社区包括家庭活动场所,社区、敬老院等社会活动角落,以及地铁站、公园街道等公共活动区域,使“知行合一”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内涵上得以播撒。如503班的“红蚂蚁中队”,逢年过节,都会精心准备节目与礼物,去敬老院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让老人们享受天伦之乐; 402班的“交警中队”,不光在学校的运动场,还是校门口的人行横道旁,常常可以看见他们宣传交通法规、维持交通秩序的小身影……学校的每一个班级就是像这样的一个个特色中队,他们尽自己所能,开展各类“礼智”学习社区活动,让小小的自己在活动中感受着“知行合一”的阳明文化播撒下的力量。
         (二)构建“阳明文化”特色课程
     课程是促进学生思想行为转变的最实质性的路径,“阳明文化”系列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标志着文化的落地和生根。
         1.立足基础课程,融入“知行合一”理念
         作为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学校将王阳明的诗词、文章、故事等引入道德与法治学科之中,使学生认识“知行合一”理念,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学校在《语文》《美术》教学进行到一定的深度后,引导学生静下心孵化自己的思想,通过咀嚼、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文本,做到“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在美术课上“静悟画意”、语文课上“潜思静写”、“静思顿悟”,在冥想中体悟“知行合一”。
(三)开展“阳明文化”践行活动
我校在开展“阳明文化”校园教育中,开发多种实践活动来帮助在感受和理解“阳明文化”的基础上,来亲子践行“知行合一”的心学精髓。


         1.在校活动融合“阳明文化”,提升自我认识
         学校设立“天使小舞台”栏目,每周一次,各班轮流展示。本学期开展的天使舞台的主题内容是:弘扬阳明文化。孩子们通过自导自演自编将阳明故事以舞台演绎的方式呈现出来,再现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阳明文化;学校还成立阳明特色文化中队,开展“知行合一”班级文化展,制定知行合一班级公约,设立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岗位工作,定期进行班级“人人有岗”工作评比,选出“岗位之星”,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积极性,提升“知行合一”的自我认识。
         2. 家庭活动强化“阳明文化”, 实现家校共育
         学校有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感恩作业,就是每个班级每天都会布置一项任务给学生:如“给父母洗脚”“给父母捶背”“收拾鞋柜”……学校通过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形式的这样的创新感恩作业将“知行合一”溶于家庭,以此来培养小学生角色意识,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同时也演绎了“润物无声”的家校教育效果。
         (四)形成“阳明文化”评价系统
         阳明“知行合一”教育实践以“激励性”为主要原则,在我校流通着幸福券、幸福章、幸福证这样的“货币形态”,既体现共性,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1.兑“幸福券”。以1分、2分、3分的代金券形式在校园内流通。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幸福券获取办法。
         2.敲“幸福章”。设立如爱国章、孝心章等“德”育章,健体章、游戏章等“体”育章,激发快乐参与;巧手章、艺术章等对应“美”育,促进自主探索;服务章、自理章等强化“劳”育,重视实践探索。
         3.颁“幸福证”。争章率达到90%的学生,可以自主申领“幸福证”,学校在期末推出“劳动小模范、知行小使者、服务小明星”等幸福特长证。由学生自主申报、多方评议,颁发给学生“幸福证”。在休学仪式上,学校隆重地给各项荣誉获得者以表彰,以庄重的仪式给学生人生画卷留下引以为豪、值得感动的一幕。
         综上所述,学校从物质环境,课程,活动,评价等多条路径打造阳明文化校园,将静态的阳明思想融入动态的校园文化变革中,拓宽了学校校本资源建设的途径,加深了学校的人文底蕴,也从多维度促进了学生的道德教化与身心发展。
                            作者:宁波市鄞州区江东外国语小学 周萍萍 屠 洁 张雪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