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月7期   作者:徐步青
[导读] 试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的临床效果。
 
徐步青
(常州市肿瘤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 试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自2018.8至2019.10接诊的所有患者中,随机选取220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 实验组在接诊时间、术后转移、诊室滞留以及抢救准备时间等方面都要明显短于参照组,而且在抑郁自评和焦虑自评两方面数据的对比上,实验组也要优于参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而且有效的缩短滞留各个环节所需时间。
关键词:护理流程;急诊护理;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脏型疾病,患者会发生心肌性冠状动脉堵塞的情况,继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上,患者会出现心率不齐、心力衰竭等病征,由于该病发病速度非常快,患者死亡率非常高。而对该病症护理流程进行合理的优化,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下面我们将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来进行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自2018.8-2019.10接诊的所有患者中,随机选取220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人数等同的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者患者中,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20分钟到120分钟,平均时长为(1.86±0.37)小时,其中有男性患者56人,女性患者54人,患者年龄均处于33--74的区间内,患者平均年龄为(57.14±5.75)岁。实验组患者中,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20分钟到120分钟,平均时长为(1.91±0.42)小时,其中有男性患者59人,女性患者51人,患者年龄均处于32--75的区间内,患者平均年龄为(54.74±7.3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1.2方法
对于参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案,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记录,抽取患者血液样本并化验,让患者吸氧。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除了使用上述常规护理的方案外,对护理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从交接、转移、抢救等方式全面进行改良,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2.1院前抢救 医院接到出诊电话后,护理人员务必在三分钟内准备完毕并出诊,到达事发地点后,对患者的过往病史进行询问,测量患者心电图,确诊患者病情后,禁止患者进行任何活动,为患者服用300毫克阿司匹林,让患者进行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后,进行穿刺,马上通知急诊室护理人员准备抢救事宜。
1.2.2接诊流程 将患者妥善安置到救护车上,使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测,对患者的体表温度、意识情况以及面色等进行观察,使用救护车上安装的车载会诊系统将患者情况发送到医院,让主治医生对患者情况有个基本了解,同时进行准备抢救工作。为患者准备绿色通道,保证患者入院后可以尽快进行诊断流程。
1.2.3术前流程 对患者确诊后,马上为患者准备必要的治疗药物,告知手术室医护人员准备手术,为患者去除身上的衣服,告知患者家属疾病的注意事项以及手术的大致流程,将患者的详细信息统计,送至主治医师处,以使医生确定手术方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分别对接诊时间、术后转移时间、抢救准备时间以及诊疗室停留时间进行统计并对比。对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统计,主要从抑郁自评以及焦虑自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
2 结果
2.1时间对比
分别对接诊时间、术后转移时间、抢救准备时间以及诊疗室停留时间进行统计并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所用各项时间要明显低于参照组,具体数据统计情况如下: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居民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肌梗死患者的患病概率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有着病情较重、患病人数较多以及发病时间较短等特征,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胸部疼痛,发病的时候需要马上予以针对性的治疗,避免患者机体发生凝血的现象,阻碍血管流通。为了证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文章选取了220名患者进行了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在接诊时间、手术后转移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以及诊疗室停留时间方面,实验组都要短于优于参照组。各项时间的减少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住院所用时长,增加手术成功几率。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我们采用的往往是常规的护理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谨遵医嘱进行护理工作,但是由于护理流程不够规范,往往造成混乱的局面,延长了患者的抢救等待时长,甚至会影响急救效果。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各项时间有效的得到了缩减,护理人员各司其责明确分工,避免耽误患者病情的情况发生。另外,优化急诊流程后患者花费在挂号、缴费以及等待上的时间也会由于绿色通道的开通而减少。这样也会大大的节省患者的时间,而且也有利于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减少。
正如前文所说的,护理流程优化后,患者的心理情绪也得到了极大的安抚,为此文章也对患者这两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评分,实验组的数据也要明显优于参照组。我们对两个组别评分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以往的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心理方面的感受比较忽略,致使部分患者会因为病情及经济压力等原因出现负面情绪,这个时候如果护理人员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的表情和情绪进行有效的观察,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心理疏导,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滋生,提高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配合度,由于时间原因,本文并未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希望以后可以完善。
综上所述,对护理过程进行合理的优化有利于大幅度减少患者各项流程所花费的时间,而且对于患者情绪稳定方面也大有成效,从而有效的改善了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得到了证实。
参考文献
[1] 康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2019,(015):167.
[5] 夏敏.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 家庭医药, 2018.02: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