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与民族文化创新发展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7期   作者:金岩团林 毕丞姬
[导读] 民族语言在文化传承和教育中都有重要作用,能够强化民族认同,
        摘要:民族语言在文化传承和教育中都有重要作用,能够强化民族认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承。双语教育能够强化国家认同,促进文化交融和现代化认同,是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因经济社会落后、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师资紧缺和创新不足等问题。应通过加大双语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转变教育理念,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关键词:边疆民族;双语教育;民族文化;创新发展
         双语教学指的是在我国民族地区的教育过程中,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也使用汉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双语教学实现民族语言文字的创新发展,同时能够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语言的教育与文化传承的作用
        (一)民族语言在教育中的作用
         “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5]语言是人类历史发展中在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并对人类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部分民族还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民族语言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自从民族形成,语言就被打上了民族的烙印”[ 郑杭生.民族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3],因此,民族语言也是民族认同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讲同一种语言常常被认为是“自己人”,讲其他语言的则被认为是“外人”,是民族自我认知的重要依据。民族语言和文字是本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口传文化是通过语言,口口相传,使文化得以传承,在民族地区,一些重要的文化仅靠口传,如各民族创世史诗,传承整个民族的历史脉络。由此可见,民族语言在现代社会中,不仅仅是民族内部交流的工具,更多的是承载着民族文化、历史、艺术等。在家庭教育中,语言是重要手段,一些风俗习惯、行为习惯等都是通过言语来传授,让家庭成员能够了解到禁忌习俗、交往礼仪等。当前,民族文化的繁荣,离不开民族语言,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传播和发展。各民族语言各有不同,惯用的表达方式,语法结构等都存在着差异,在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民族语言教学,能够让本民族的学生有熟悉感,便于理解运用,有利于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二)民族语言与文化传承
         一是民族语言能够强化民族认同,增进民族自豪感。民族语言的使用常常在日常交往中,往往只有本民族人使用,或长期与本民族杂居的少数其他民族会使用,在语言交流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群体认同,通俗讲就是“我们是一样的”,这比地缘认同更具影响力。因此,民族语言的传承能够不断的增强民族认同感,增进民族自豪感。
         二是民族语言能够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承。在没有文字的社会中,文化传承往往靠记忆来保存,靠口口相传来传递延续。传统文化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很容易遗失,“作为口传传统,其幸存机会很少”[ 爱德华.希尔斯著;傅铿;吕乐译.论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6],语言承载的文化传统能够保持下来实属不易。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不乏口传文化,在历经几千年后文化依然得以传承,特别是一些民族在大迁徙中,依然将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可见民族智慧之伟大。换个视角来看问题,民族传统口传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的传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这些口传文化对本民族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如创世史诗是记载本民族起源发展繁荣的历史,有民族内的专门的文化传承者来进行传承,在特殊重大的场合中要吟唱创世史诗。而一些谚语、民间故事、民歌等则是由于通俗易懂,较为口语化,便于本民族内部成员传递。而这些口传文化中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常识、生产生活经验和道德教育等内容,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
         二、边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重要性
         (一)双语教学能够促进文化交融,强化国家认同。
         在使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可以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能够学习汉语言文字,一方面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能够传承本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特别是当前众多本民族青少年不能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情况下,民族语言教育更为重要。另一方面通过双语教学,同时掌握两种语言文字,能够学习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习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通过现代知识的学习,不断促进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两种语言文化的学习,逐渐的会实现两种文化的交融,文化交融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增加民族共同体的认识,认识到各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能够强化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二)双语教学能够促进传统道德文化融合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少年的重要任务,而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培育青少年道德观的重要内容。双语教育下,民族地区青少年通过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能够深入学习本民族传统文化,如谚语、民歌、民间故事、英雄史诗等都具有丰富道德内涵,且便于理解内化。同时,学习汉语言文字,能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如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等,都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内涵,并逐渐受到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通过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中国文化的学习,能够实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和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融合,在现代教育理念下,逐渐将优秀的本民族文化和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并认识到传统文化中落后道德文化的不良影响,在道德实践中,逐渐摒弃落后文化。

通过民族优秀道德文化和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不断融合,实现道德意识上的升华,能够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道德教育资源。
         (三)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认同。
    “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5]语言是各民族在社会发展中,因交往的需要不断形成并发展完善的。汉语言文字的学习也是应现代社会交往的迫切需要而推广,双语教学就是为解决民族地区群众在对外交往中能够进行语言交流,能够看懂汉文字的需要。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汉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是民族地区群众的时代需求,现代科技越来越普及,惠及面越来越广,各少数民族与现代化越来越紧密,是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少年作为民族的未来,承担着传承文化和发展文化的任务,一方面要确保本民族优秀文化能够传承,凝聚民族内聚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需要与现代社会交融,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以及创新本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现代性转化,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双语教育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带来了条件,在本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学习汉语言文字,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实现本地区的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
         三、边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学前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儿童存在正式接受幼儿园或学前班或者小学教育前没有双语的环境和条件,在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因学前教育非义务教育,而入园收费较高导致无法接受学前教育,直到小学教育才正式进入学校学习的情况多有发生,这就导致了部分儿童在小学之前的语言环境以本民族语言为主,交流的主体也是本民族范围内的人群,没有双语的语言环境,这是其一。其二是地理环境带来的问题,边疆民族地区多为山地,且居住地分散,这就带来了学校与家住地相隔较远,很难在每个村民小组建立一个教学点,都是几个相近的村民小组内有一个教学点,产生了就学困难问题。其三是部分教学点内的教师不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不熟悉或不懂民族语言文字,这对学前双语教育带来困难,双语教学对师资要求较高,不仅要能够熟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还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水平。其四,双语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儿童的汉语言文字的学习,注重汉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培养,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学习重视度不高,这与双语教育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二)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现状及原因
         义务教育阶段对双语教育重视不足,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从家长、学校到社会对双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对本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是传统重结论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绩成为家长、学校所关注的重点,强化各主要学科的学习成为当前义务阶段的首要目标,从而弱化了民族语言文化的学习。二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不足,没有充分挖掘本地区民族特色文化,加强民族语言文化的课程建设力度,双语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的挖掘内在价值,也没用真正发挥传承、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对现代教育理念认识不足,没有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以成绩为教育目标,存在重结论轻过程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对双语教育的特殊意义认识不足,双语教育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外交往能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根本目的是实现多民族的共同繁荣。
         四、边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与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加大双语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一是在现有的教育基础上加大双语教育的投入,在硬件和软件上加大投入,加入现代先进教学设备在民族地区的投入,能够实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能够在现代设备上进行,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业教师紧缺的问题。二是加大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教师的培训,提高双语教学能力,强化专业素养,不但要加强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强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确保双语教学取得实效。三是加强对在线教学方式的探索,由主管部门研究开发利于推广,便于学生学习的在线教学模式,实现双语教学资源共享,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也避免了同一学校单独开始民族语言课程,不利于正常行课的同步教学。同时,地方政府可以探索研发双语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媒体这一渠道,让各民族儿童在家能够通过电视来实现双语学习,例如,动画片、民歌、故事等都可以作为教育资源,便于儿童理解,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造良好的双语教育环境。
        (二) 转变教育理念,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要提高认识,正确认识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要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按照新课改的要求,重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双语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个体差异,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强化文化的融合,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增加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文化融合,不断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边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一方面我们要肯定当前双语教育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当前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经验,不断加强双语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下,边疆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要抓住发展机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