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古昌村为例,针对西南喀斯特地区长期贫困农村现状调查,通过文献研究法、调研访谈等方法,从人口、住房、交通、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方面入手,最后给出恰当建议,供西南喀斯特地区长期贫困农村脱贫做参考。
关键词:贫困,现状,展望
引言
古昌村地处洛阳镇的西部,距离镇政府15公里,国土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88亩,其中水田2100亩,旱地2988亩。古昌村是典型的农业村,主要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支柱产业以桑蚕、甘蔗为主。古昌村是西南喀斯特地区长期贫困农村的一个典型代表,对于研究西南喀斯特地区长期贫困农村现状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人口情况
2018年统计,全村24个自然屯27个村民小组,1108户347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96户1555人;已脱贫155户,625人;未脱贫241户930人。贫困发生率达到26.73%。贫困发生率高,并且非贫困用户的生活也是基本能过日子,没有达到相对宽裕一点的标准。
村中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居多,老人照顾孩子,妇女干农活,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只有到重大节日春节才回来。个别家庭有患重大疾病或者慢性病的老人或成人,个人生活无法自理,需要陪护照顾,因此整个家庭确实劳动力,加重贫困或返贫频率高。
二、住房保障情况
全村住房保障未达标54户,其中危房户46户,无房户8户。这部分人,2018年申请危改17户,申请政府代建 1 户,易地搬迁28户,其他住户保持观望状态。除了这些住户,其他“达标”的住户有的家庭人口多,一层住房根本不能满足住,存在多户一家8-10口人挤住在不到100平方米的平房里。
三、交通情况
古昌村不在主干公路边,位置有些偏僻,道路硬化还未全覆盖到家家户户,未覆盖到每个路,相对于大多数地区,处于山区地带的古昌交通严重落后,硬化路面满足正常出入村庄无法满足农作物等地的交通,暴风雨天气后,道路泥泞或被滑落的山石阻塞或者塌方等情况经常发生,道路因此封闭情况也是有。交通不便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四、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古昌村的村委会基本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建有幼儿园、小学、文化中心等基础教育设施。电视信号基本达到全覆盖,其中包括有线电视和网络电视,手机网络信号区域性覆盖,极其偏远地区网络信号不通。部分地方位于山区偏远的住户没有集中供水,还在饮用地下水和井水。
五、医疗保障方面
前几年,自觉交医保的村民非常少,没有医疗保障的意识和远见。自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医保缴费的村民才逐步增多。2018年,古昌全村应参合3286人,未参合107人,全村参合率96.7%,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参合,贫困户参保率100%。
六、教育子女及赡养老人情况教育保障方面
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古昌一直没受到重视,因为家中缺少劳动力,学龄儿童不在学校而是在家帮忙带小孩或者做家务干农活,或者有的十多岁就出去务工挣钱,平均文化水平低。近几年来,在响应国家号召下,乡镇府工作人员、驻村干部、村委工作人员全部出动,为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入户劝返学生读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古昌全村辍学学生减少到3人数,有2个出去务工,还在继续劝返,还有1人由于有精神问题无法在学校生活、学习,只能在家中由父母看管。
虽然学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但是贫困村内教育设施相对落后,师资队伍薄弱,资源不足等很多原因,村里的孩子很难享受到与外界同龄人一样的教育,而且这些孩子结束义务教育后很少继续读高中甚至大学的,因此未来就业收入保障性非常低。
家中老人小孩都需要照顾,农田需要耕种,有劳动力的分一部分去外面打工,收入不高,在家的妇女除了劳动还需要照看照顾孩子老人,家庭生活非常拮据,这种情况不是个别家庭,而是由很多这种情况的。
孩子多,老人无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地,等靠要思想严重,收入微薄,很多问题没被重视,很多家庭形成恶性循环。
七、种植养殖情况
种植面积破碎,品种多样,无规模,很多经济作物难以大面积推广种植。农户主要养殖牛、羊、猪、鸡、鸭、鹅等畜禽。养鸡、鸭、猪、牛居多,大多数为散养,没有多少收益,养殖大户数量非常少,不成规模。这些种养殖只能维持家庭生活基本需要,无法增加家庭收入。
八、旅游、矿产资源你情况
古昌有自然资源条件,但是没有开发使用。
九、总结展望
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现状:一是加大对村民进行惠农政策的宣传,让农户克服等、靠、要思想,使群众明白只有勤劳才能致富;二是从调整本村农业产业结构入手,尽快解决行路难、灌溉难、饮水难等突出问题;三是根据古昌村目前的劳动力实际情况以妇女和老人为主,家庭也比较贫困,土地比较缺少,发展种植业没有土地和劳动力为后盾比较难发展,建议在保证了粮食的收成稳定的基本条件下,对农村的扶持项目应该以养殖为主,养殖项目可进行多品种或多物种的推广,让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进行养殖(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在家的多数是老人和妇女;四是对养殖比较成功的农户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宣传,对有致富意愿但无项目无技术或无启动资金的农户,应当根据农户的申请意愿并经过调查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帮扶;五是根据古昌村的具体情况,坚持走稳粮、扩油茶、兴果林,发展特色养殖,大力搞边民互市,扩大劳务输出经济发展路子;六是提高村委会的公信度和执行力,村委的成员必须要有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高效、廉洁,让村民感觉到村委就是自己的家,自己的依靠,有什么困难或有什么需要在村委就可以解决,这样才能把古昌村建成一个富裕文明的和谐村。
参考文献:
[1]朱越,殷思梦,赵瑞华.河北省贫困村贫困原因调查研究——基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隆化县[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7):297-298.
[2]左停.如何更好激发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动能[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2):70-76.
[3]杨振宁.黔西南州极贫乡镇脱贫攻坚现状、问题与对策[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01):67-72.
[4]牛胜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点方向[J].开放导报,2019(01):79-82.
【项目基金】2019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2018年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项目,西南喀斯特地区长期贫困农村的贫因调查——以环江县洛阳镇古昌村为例(2019KY1573)(GXXDYB201823)。
【作者简介】梁建梭(1988.04-),女,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