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煤田矿井自然发火规律及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7期   作者:李立新
[导读] 通过对百色煤田褐煤自然发火机理分析,找到矿井自然发火的规律
        摘要:通过对百色煤田褐煤自然发火机理分析,找到矿井自然发火的规律,然后针对不同的自然发火情况,采取对应的喷砂浆封闭、注入水泥浆液、注入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泡沫固化、注氮、或采取综合的防灭火等措施治理,取得较好的防灭火效果。
        关键词:褐煤;自然发火;规律;防治技术
1 基本情况
1.1百色煤田情况
        百色煤田储量约5亿吨,经多年开采,现储量约2.5亿吨,大部分储量主要被公路、铁路、水体、村庄等压覆。百色煤田内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多为泥岩、砂质、炭质泥岩;煤种主要是褐煤,含硫0.6~1.5%,中低硫,煤层属于Ⅰ类易自燃或Ⅱ类自燃等级。
1.2煤层情况
        目前百色煤田生产矿井有10个,可采煤层2~6层不等,煤层厚度0.8~3.2米之间,煤层的层间距各矿间不同。其中,煤层自然发火较严重的州景煤矿,具有六层可采煤层,四煤与五煤一层的煤质较好,四煤与五煤一层、五煤一层与五煤二层、五煤二层与五煤三层之间的层间距较近,一般在5米以内,部分区域内,五煤一层、五煤二层、五煤三层之间的层间距仅有0.3~0.6米的层间距,属于近距离煤层群。
2 矿井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和规律
2.1 褐煤的自然发火机理
        煤层围岩开挖后,必然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在不同方向地应力的作用下,巷道的围岩、煤层或煤柱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导致煤层内产生裂隙,裂隙扩展有深有浅,纵横交错,从而在煤层内部产生各种通道网络。氧气通过裂隙网络进入煤层内部一定深度与煤颗粒接触,煤颗粒越细,吸附氧越多,煤颗粒吸附氧分子后,产生缓慢的氧化过程,煤颗粒氧化的周围环境存在积存热量的条件,不易散发,煤层内部的温度不断上升至临界值,一般在60-70°,氧化中产生CO2及CO,而后煤层内外空气温差不均衡,引起空气流动,CO2游离煤层裂隙进入巷道空间,氧气补充进入裂隙内,增强煤颗粒氧化,最终煤层内温度不断升高而自燃。
        在矿井内,因巷道存在风压差,加强了煤层内裂隙空气的流动,在符合积存热量的区域加速氧化,必然导致煤层的自然发火。
2.2 百色煤田矿井发火的主要地点、规律
        矿井煤层发生自燃,具有以下的特点:
        (1)采区巷道因布置于煤层间或不同层位,煤柱区域在矿压作用下产生裂隙,在采区进回风巷道的压差下,漏风进入煤层,引起煤柱间自然发火。
        (2)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时,如州景煤矿,五煤一层属于煤质较好的煤层,Ⅰ类易自燃煤层,多年前开采时遗留部分煤炭,而开采下方已连成一体的五煤二层及五煤三层时,顶板的煤层极易出现自燃。因五煤二层及五煤三层的顶板属于再生,利用锚杆及锚索支护锚固力达不到要求,极易发生顶板离层,增加了巷道支护的难度,而采取的被动式支架支护,煤层或围岩的整体性进一步被破坏,从而在巷道掘进时均发生煤层自然发火。
        (3)不断开采引起采区巷道或采煤工作面压力重新分布,在联络巷范围产生煤层漏风通道,在设置的风门、挡风墙、风桥等压差影响下,漏风引起煤柱自燃。
        (4)采煤工作面滞后导致自然发火。如某矿综采工作面试采40米后,由于受断层构造影响,工作面部分顶煤遗留在采空区,另工作面机械故障较多,人员又不足,春节期间停产后未能及时恢复生产,月推进少于30米,工作面发生了煤炭自燃,该工作面被迫封闭处理。
        (5)采空区的密闭质量较差,漏风引起自然发火。
3 百色煤田煤层自然发火防治技术
3.1 利用传统的黄泥灌浆站防灭火
        各矿均建立有黄泥灌浆站,通过浆站往自然发火地点供给黄泥浆,利用黄泥浆的胶结性,充填胶结煤层裂隙,阻隔氧气进入,熄灭火区;或将黄泥浆充填于密闭间,起到防范自燃作用。采煤工作面的采空区因空间较大,黄泥浆不能固结于采空区内,而是流到低洼处,恶化工作环境,所以很少灌浆到采空区。还有,黄泥浆液注到巷道的顶板后,一时没能凝结,浆液流出巷道,效果较差。黄泥灌浆的应用地点受限,需要寻求其它的防灭火措施。
3.2 巷道煤层喷砂浆封闭防治
        对于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在掘进期间就会产生顶板煤层自燃,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喷射水泥砂浆封闭巷道煤层及围岩,喷浆层厚一般达到100mm,喷浆层封闭巷道围岩表面裂隙,防止氧气进入煤层内,同时喷浆层将铁支架、菱形网一起封闭,起到加强支护的目的,在巷道压力较稳定段起到较好的效果。
        由于巷道压力不断发生变化,巷道顶底板活动加强,破坏喷浆层稳定、固结,产生新的裂隙,在压力较大地段,破坏严重,必然引起新的煤层自燃,需要再次处理,成本较高。
3.3 煤层注入水泥浆液防灭火
    利用小型水泥浆泵,将混合好的水泥浆,添加水玻璃速凝剂,注入到煤层内。该种防灭火措施效果较好,水泥浆液进入煤体裂隙后,迅速凝固,将煤层内的漏风通道胶结,较少漏浆,现场应用效率高,快速灭火。但水泥相对较贵,成本高。
3.4利用高分子材料注入煤体
3.4.1 煤体注入普通高分子液体
        利用浆泵将普通泡沫液体注入煤层内,因浆泵轻便,材料便于运输,应用地点范围广。小型浆泵可应用于采煤工作面顶板边帮、巷道顶帮、以及主要处理的局部地段。但这种泡沫液体不易及时固化,注入顶板时,浆液流出,效果不好。
3.4.2 利用固化泡沫剂注入煤体内
        与湖南科技大学高校合作,利用新型的高分子材料,通过特殊机械,将水泥、高分子材料充分混合,形成泡沫剂,添加水玻璃速凝剂。浆液注入煤体后,泡沫快速固化凝结于煤体内部,达到防治煤层自然发火。
3.5 利用综合措施防治自然发火
        因巷道受到较大围岩压力破坏,顶帮变形大,这种情况下,就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是利用锚杆、锚索、锚网加强支护,喷浆封闭煤层及围岩,再利用普通高分子泡沫、或高分子固化泡沫、或水泥浆注入到煤层内,将煤层周围裂隙充填,阻断氧气供应,从而起到防灭火。因成本高,该种方法主要考虑巷道的服务年限相对较长,或巷道地段单一治理措施难以应对煤层自燃时候应用。
3.6 向采空区注氮及均压治理采空区内自燃
3.6.1注氮系统治理
        保群煤矿的1300采煤工作面也是人员不足,停产了20多天,恢复生产后,因该工作面属伪倾斜布置,工作面的倾角达到20°,工作面的液压支架没有伸缩梁及护帮板,工作面煤壁超前垮落,致顶板提前切顶,顶板发生漏冒,工作面推进受阻又达到半个月,另工作面刮板机故障频繁,工作面推进缓慢,最终采空区自然发火,同时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较高,常有异常,不得不通过抽放泵站抽放隅角瓦斯。根据当时的严峻情况对工作面进行了封闭处理。
        工作面封闭后,购置900m3/min的制氮机,安装管路系统,往采空区注入氮气。一是通过密闭前管路与预埋设于进风隅角处的管路接通,往采空区内注氮,二是利用布置于密闭处的管路向内注氮。
3.6.2均压治理
        拆除进风联络巷的风门,清理巷道变形产生的矸渣,扩大联络巷的断面积,减少进回风巷道之间的压差,在进回风巷的回风侧设置调节风门,将原工作面进风巷的进风量由1200m3/min减少到300m3/min,满足行人需要,将工作面的进风巷、回风巷密闭的风压差均衡,防止采空区内空气在压差作用下流动。如图所示。
        经稳定向采空区注氮,并采取均压防灭火后,采空区自然发火得到了控制,目前采空区内的CO已稳定在0.001%以下。


4 结论
   通过煤层自然发火机理分析,认为百色煤田褐煤煤层围岩开挖后,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巷道的煤层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形成的漏风通道致煤层氧化,最终引起自然发火。从矿井的自然发火特点来看,与煤层的发火机理吻合。然后有针对性采取的措施,如注水泥砂浆、高分子材料、固化高分子泡沫、注氮,或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治自然发火是可行的,对于类似的矿区自然发火治理可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低推进度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治理技术》,秦琼,《煤矿安全》2018.8;
2、《矿井自然发火规律分析与防治对策》,李方利,2005.9会议;
3、《露天矿褐煤自然发火机理》,张平,《露天采煤技术》,2000.1;
4、《平煤十三矿煤层自然发火机理及规律分析》,刘彦涛,《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8;
5、《义马煤田自然发火事故统计分析及防治》,魏增量,《煤矿安全》200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