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病情处于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表柔比星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病情处于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10例)和治疗组(10例)。对照组采用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表柔比星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住院治疗总时间、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0.0%,高于对照组的50.0%;出现不良反应4例,少于对照组的9例;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情处于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表柔比星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大幅度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水平提高。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血清肿瘤标志物
结直肠癌属于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类疾病,其发病率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1]。本文研究病情处于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表柔比星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病情处于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10例)和治疗组(10例)。对照组中男性6例,女性4例;直肠癌患者7例,结肠癌患者3例;患者年龄51-77岁,平均60.4±6.8岁;肿瘤病史4-18个月,平均7.3±1.0个月;对照组中男性5例,女性5例;直肠癌患者7例,结肠癌患者3例;患者年龄51-79岁,平均60.7±6.4岁;肿瘤病史4-19个月,平均7.2±1.3个月。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第1-5天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氟尿嘧啶注射液,用药剂量标准为400mg/m2。治疗组采用表柔比星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5-氟尿嘧啶的应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第1天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盐酸表柔比星用药剂量标准为120 mg/m2。每三个星期为一个治疗周期,两组患者均接受1个周期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病情控制总有效率;(2)不良反应情况;(3)住院治疗总时间;(4)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1.4 评价标准
显效:结直肠癌症状明显减轻,检查显示病变面积缩小程度在50%以上,没有在机体其他部位发生转移;有效:结直肠癌症状有所减轻,检查显示病变面积缩小程度在30%以上,但没有达到50%,没有在机体其他部位发生转移;无效:结直肠癌症状没有减轻,检查显示病变面积缩小程度不足30%,或在机体其他部位发生转移,或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2]。
1.5 数据处理
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后者以(±s)的形式予以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X2检验和t检验,以SPSS18.0软件处理所得相关数据。
2 结果
2.1 病情控制总有效率
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总有效率数据比较[n(%)]
2.2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少于对照组的9例,发生率分别为40.0%和9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和治疗组住院治疗总时间分别为(29.35±4.16)d和(20.58±3.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两组治疗后CA199和CEA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组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评分(U/mL)
.png)
注:t、P两组治疗后比较,t2、P2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t1、P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3 讨论
治性切除手术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对结直肠癌进行治疗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但术后病情再次复发和发生转移的可能性较大,病情在被发现的时候通常已经发展到晚期阶段。因此,化疗属于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表柔比星属于抗生素类的抗肿瘤药物的一种,对临床上常见的多种移植性肿瘤病变均有效,在肝癌、胃癌等实体肿瘤类病变治疗过程中最为常用[3]。本次研究结果说明,病情处于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表柔比星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大幅度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水平提高,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 蕾,姜北海,邸佳柏, 等.术前检测癌胚抗原和糖链抗原199对结直肠癌Ⅱ~Ⅲ期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5, 18(9): 914-919.
[2] 林叶昕,谢竹君,安方梅, 等.pH响应性载表柔比星聚氨基酸纳米粒子在结直肠癌中应用 [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 25(21): 1483-1490.
[3] 崔洁,何涛,蔡永梅,等.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氟尿嘧啶浓度的检测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8, 41(6): 45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