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心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王娜
[导读] 目的 对心内科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采用规范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
        摘要:目的 对心内科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采用规范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总共有134人,都在2017年8月到2019年10月间经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按照统计学方法对患者进行科学分组,一组采用常规治疗,另一组则采用规范治疗,即常规方法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并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从治疗效果、发病频率、持续时间、不良反应情况方面入手来进行治疗效果的进一步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在实验组中患者的这种治疗有效率为95.52%,同时平均发病次数和持续时间分别为(2.36±0.67)次、(3.36±1.59)min,不良情况发生率为4.48%;但是在对照组中患者的以上各项指标分别为82.09%、(5.46±1.63)次、(5.43±1.87)min和11.94%,对比可知,实验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更加有效,能够缩短患者出现病症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并且安全性也相对更高(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心内科规范治疗具备非常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能够有效促进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和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规范治疗;临床体会
在临床中冠心病心绞痛属于高发性疾病,并且病症非常急,在发病时患者不仅会受到非常严重的疼痛折磨,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临床中一般都会采用规范治疗的方法来帮助患者控制血脂水平,帮助患者减少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和病症影响。因此文章就结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具体治疗,探究了心内科规范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详细内容和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7年8月到2019年10月间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择134人,按照统计学方法对患者进行科学分组,一组采用常规治疗,另一组则采用规范治疗,即常规方法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并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33人,女性患者34人,人均年龄(51.87±2.97)岁,人均患病时间为(8.7±1.8)年;在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35人,女性患者32人,人均年龄(53.17±2.37)岁,人均患病时间为(8.3±1.4)年。按照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一般资料所对应的p值进行计算,P均超过0.05,说明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不具备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西药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和美托洛尔,其中前三种药物每日服用一次,具体剂量分别为100mg、20mg和40mg,而最后一种药物为每日两次,每次12.5mg,需要注意的是阿托伐他汀需要在晚间服用。与此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来对药物的种类以及用法进行科学调整,切实保证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实验组:除了上述药物外,还需要额外进行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使用,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所采用的方法和注射量都是有所不同的,轻症患者采用肌肉注射,2次/d,2ml/次;而重症患者则采用静脉滴注,以复方丹参注射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来进行滴注,一天一次,持续三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发病频率;持续时间;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数据的分析处理都是通过SPSS21.0软件来完成的,数据在处理完成后按照(±s)和n%的形式来进行表示,用X2和t来进行检验。只有在P<0.05的情况下,才能够说明数据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可以得知,采用内科规范治疗的试验组患者中,只有3人经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5.52%;而在对照组中,有12人治疗后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2.09%。对比可知,内科规范治疗更具有效性,并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发病频率以及持续时间比较
在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发病频率以及持续时间的平均值基本无差异,并且P>0.05;但是在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发病次数和持续时间分别为(2.36±0.67)次、(3.36±1.59)min,但是在对照组中两项指标分别为(5.46±1.63)次、(5.43±1.87)min。对比可知在采用规范治疗后,患者的发病情况大大减少,并且持续时间也显著缩短,并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发病频率以及持续时间比较(±s)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通过统计发现,在实验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只有3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而在对照组则出现了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4%,并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3。
表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在现阶段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以及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压力的增加,大大增加了冠心病心绞痛类患者的数量。导致患者产生冠心病心绞痛的原因,则是由于患者体内的冠状动脉膜出现损伤,凝血因子激活产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致使血管堵塞,心肌缺血、最终致使患者产生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相关症状。在心内科治疗中,通过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西药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心血管情况的改善,帮助患者将血脂浓度控制到正常水平,从而有效减少发病的频率及持续时间。通过应用该规范治疗方法,实验组中患者的这种治疗有效率为95.52%,同时平均发病次数和持续时间分别为(2.36±0.67)次、(3.36±1.59)min,不良情况发生率为4.48%;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09%,平均发病次数和持续时间为(5.46±1.63)次、(5.43±1.87)min,不良情况发生欲为11.94%。在各项指标的对比中都是慢阻患者表现更为良好,并且P<0.05。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心内科治疗中,心内科规范治疗具备非常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白鸽.浅谈冠心病心绞痛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08(71):246-247.
[2]唐信科.对冠心病心绞痛心内科规范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的探讨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2(15):156-157.
[3]冠心病心绞痛心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2):34-34.
[4]蒋春花.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5(1):41,43.
[5]徐鹏智.冠心病心绞痛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9):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