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探讨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唐海燕 王晶莹 韩蕾
[导读] 目的 探究150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及临床检验。
        【摘要】 目的 探究150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及临床检验。 方法 随机抽取150例糖尿病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入我院接受诊治,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分析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甲组,n=75)及单纯糖尿病患者(乙组,n=75)的临床检验指标,并纳入同期体检的75例健康人员至丙组研究范围,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结果 甲组与乙组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丙组,甲组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水平更高,为提升糖尿病患者预后质量,必须定期开展临床检测,合理控制血糖以此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临床检验
所谓糖尿病,指的是患者胰岛素在绝对情况下及相对情况下存在分泌不足情况,胰岛素的利用存在障碍,以此引发体内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及碳水化合物代谢失衡情况,临床主要以高血糖为主要病症表现。糖尿病病症自身无法完全治愈,只能依靠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以延缓并发症的出现。但是若是不能有效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将出现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引发脑部、肾脏、周围神经、眼睛及足部并发症的出现[1],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临床检验方式有利于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还能够对并发症进行预防,所以本研究就150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及临床检验展开论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50例糖尿病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入我院接受诊治,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并纳入同期体检的75例健康人员,甲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8:37,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81岁和40岁,均值为(62.63±4.25)岁;乙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9:36,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82岁和41岁,均值为(62.79±4.36)岁;丙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6:39,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79岁和43岁,均值为(62.79±4.87)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采用临床检验方式进行干预。首先,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量,取三组患者的清晨空腹血液,其次应用已糖激酶法开展空腹血糖检验,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采用血红蛋白检测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进行检验。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检验[2]。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及尿微量蛋白水平[3]。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s),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行x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 结果
甲组与乙组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丙组,甲组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临床检验结果对比分析(±s)

a表示与甲组相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表示与乙组相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病症属于临床多发病症,导致糖尿病病症发生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患者的生命提供保障。通过临床检验方式干预,能够早期鉴别诊断糖尿病病症,便于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以此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长期高血糖对患者心脏、肾脏、微血管、大血管及眼睛产生的不良影响,且通过临床检验,能够未定患者血浆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降低肾脏损伤程度,减少尿微量蛋白,提升糖尿病患者预后质量。
研究表明,甲组与乙组的空腹血糖水平(7.69±0.56)mmol/L、(5.47±0.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1.47±2.63)%、(9.74±1.59)%,D-二聚体水平(0.88±0.32)mg/L、(0.75±0.45)mg/L,及尿微量蛋白水平(104.78±16.98)mg/L、(85.44±12.69)mg/L均显著高于丙组,甲组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和尿微量蛋白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群。
综上所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有利于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D-二聚体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此便于尽早采取措施对患者病症进行干预。
综上所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是十分重要的,必须推广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检验。
【参考文献】
[1] 李琳, 杨成云, 边静. 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血糖水平及早期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贵州医药, 2018, 042(007):827-828.
[2] 徐洁淼, 王镁, 于世家. 木丹颗粒(糖末宁)治疗糖尿病及多种并发症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据[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 036(002):384-387.
[3] 郭照, 郑曙琴.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的含黄芪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 2019, 046(006):1189-1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